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如何“拯救”新聞發言人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2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資委公佈2012年新版央企新聞發言人聯絡表。由於去年央企兼併重組,今年新公佈的央企名單總計115家比去年120家少了5家。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新聞發言人也是一種高危行業,希望社會各界理解。(2月21日《新京報》)

  設置央企新聞發言人崗位之初,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曾表示:央企新聞發言人應“正確而有效地加以引導,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看得出來,所謂新聞發言人,致力於“營造良好輿論環境”,而不是“改善部門工作作風”,僅此一點,足以看出這個崗位的尷尬存在——西方新聞發言人制度強化公關訴求,旨在加強與公眾的信息溝通,而央企新聞發言人則延續了權威發佈的舊例,定位的不同自然使得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一提起新聞發言人的“高危”,不得不令人想起黯然離職的王勇平,雖然他不當的言辭曾引起眾怒,但畢竟第一時間與公眾展開了溝通,此事過後,眾多新聞發言人似乎集體銷聲匿跡,這樣的結果無疑比言辭不當更令人失望。實際上,公眾的不滿並非單純指向王勇平個人,更多的是其背後所代表的制度沉疴,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部門代言人姿態出現的新聞發言人,要麼禁言收聲,要麼必然露出破綻,這大概正是其“高危”所在。

  前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曾有名言,“現在我享受這間辦公室,不是因為我是新聞發言人,是因為我是教育部辦公廳副主任。”正因為不少新聞發言人都是由在任官員兼任,因此發言人工作充其量不過是其“副業”,“少説、不説為佳”的官場潛規則不免滲透其中;因為新聞發言人只是一種兼職,因此其與專業新聞發言人素質相去甚遠,習慣於居高臨下發佈信息的他們,難能學會及時有效地與公眾展開互動;更為重要的是,代表部門利益的他們必然不遺餘力維護部門利益,而不是追逐事實真相,因此,當輿論風暴襲來,他們總是首當其衝。央企新聞發言人“高危”,既是央企公信力孱弱的真實寫照,更是這種崗位設置的尷尬必然。

  作為首期中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成員,變換工作崗位之後,王旭明終於擺脫了身上“官員發言人”的標簽,但他從未放棄對教育領域焦點事件的點評,相比起以往的職務行為,現在的王旭明更像一個新聞發言人。王旭明的轉變對於解讀新聞發言人不失為一個生動的注腳——新聞發言人之所以不時語出驚人,是因為那是官場話語系統中唯一合乎規範的用語,假誰之口説出顯然並不重要,擺脫了尷尬的身份定位,他們亦不乏真知灼見。

  新聞發言人的“高危”局面令人扼腕,值得引起重視和理解不是“社會各界”,而是設置這些崗位的機構部門——不是公眾謀殺了新聞發言人,而是其官員身份強化了雙方對立。公眾探索事實真相的腳步不會停止,拯救新聞發言人,當先從挽救自身公信力,還原新聞發言人的專業身份著手。 (趙志疆)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拯救
  • 新聞發言人制度
  • 央企
  • 社會各界
  • 副業
  • 國資委
  • 王旭明
  • 新京報
  • 高危行業
  • 職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