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一個病人裝7個支架?警惕變臉的“以藥補醫”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13: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報道,山東省衛生部門要求降“用藥收入比重”,一些公立醫院就提高“設備檢查收入比重”,一個心血管病人被放7個支架。

  一個病人裝7個支架,比我國人均1.7個的使用率高出3倍多,這是典型的過度醫療,變臉的“以藥補醫”。這種變臉的以藥補醫更值得警惕,患者所要付出的經濟成本更高,效果卻未必比服藥更好,造成了另一種“看病貴”現象。

  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降藥佔比的出發點是好的。長期以來,由於財政補償不足,公立醫院依靠藥品、檢查等收入來補足成本,形成了被人詬病的以藥補醫機制。

  在這種逐利的機制下,各大公立醫院用藥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一般在40%左右。由此造成了百姓的看病貴,成為社會各界呼籲解決的一大突出問題。沒想到,高壓之下,公立醫院想出了對策:把藥品收入減下去,讓檢查收入升上來。

  從全國來看,這其實已是醫院創收的一大趨勢。因為相對於醫療器械來説,藥品的管理已越來越嚴格。公立醫院採購的所有藥品均由省級招標機構統一招標,醫院嚴格按照規定加價15%銷售,從價格制定到銷售,醫院已經沒有太大的獲益空間。

  醫療器械則不同,國家對其尚沒有太多的管理規定。尤其是高值耗材,如心臟科、骨科耗材等因為價高,用量逐年增大,成為創收大戶。有專家統計發現,從2000年─2010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用耗材的使用量以年均23%的高速度增長。

  藥佔比下來了,檢查、耗材佔比上去了,這種“按下葫蘆浮起瓢”的事,我們不能再幹了。只有徹底改革以藥補醫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

  改革的關鍵,一是調整醫療技術收費標準,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技術價值,讓醫務人員獲得合理收入;二是實行醫藥分開,藥品、醫療器械的收入不再與醫院的生存狀況相關;三是嚴格檢查設備的準入機制,把醫療器械納入統一招標範疇。

  在新醫改的推進過程中,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治腳”。只有全系統、各部門“一盤棋”推進,才能徹底攻下以藥補醫的堡壘。李紅梅

熱詞:

  • 公立醫院
  • 病人
  • 以藥補醫
  • 一盤棋
  • 醫療器械
  • 看病貴
  • 支架
  • 醫務人員
  • 佔比
  • 過度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