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投行千名保代過剩的煩惱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1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保薦制度的出現以及中小板、創業板的陸續推出,讓最近幾年的券商投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投行的競爭一度變成了保薦代表人的數量競爭。但如今,保薦代表人過剩的趨勢已經愈來愈明顯。

  最近中國證監會公佈的首發(IPO)申報企業“全景圖”,再次折射出券商投行業目前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保薦代表人數量嚴重過剩了。數據顯示,目前在審的IPO企業約有500余家,以一個項目需要兩名保薦代表人簽字計算,投行業界最多也只有1000余名保薦代表人正在做項目保薦。

  然而,根據證監會網站上的公開信息,目前全國保薦代表人數量已經達到2000人左右。換句話説,投行業界仍有1000余名保薦代表人目前正處於“半閒置”狀態。所謂“半閒置”,是因為這些保薦代表人或許正在調研、洽談一些項目。但從證券公司管理的角度上來説,這些保薦代表人具備的通道能力則處於閒置狀態。

  那麼,保薦代表人閒置的情況發展到了什麼樣的地步呢?這從一些證券公司的案例上能夠看出端倪。筆者從業界了解到,去年IPO承銷家數最多的深圳某家大型券商,其保薦代表人的通道利用率為行業最高,但即便如此,該公司目前沒有項目的保薦代表人數量仍佔據了約一半。

  保薦代表人利用率最高的投行尚且如此,其他投行的保代閒置情況也就好不到哪去了。

  與此同時,保薦代表人數量的過剩也給證券公司帶來了許多方面的困擾。從一些券商反饋的情況可以看出,保代已經成為證券公司內部的“特權階層”,公司管理者缺乏對他們有效的約束機制,增加了內部管理的難度。

  而保代動輒百萬元的年薪更令券商倍感頭疼。據業內人士預計,這1000余名過剩的保代相當於給券商全行業每年增加了近10個億的成本!

  近年來,券商投行業務異軍突起,業務收入佔據券商整體收入的比例持續攀升。但另一方面,隨著保代數量的增長,優質項目的減少,閒置保代所帶來的鉅額成本壓力也在持續攀升。筆者了解到,券商投行業務表面光鮮,實際為券商帶來的凈利潤並不理想,甚至有些投行與項目組的收入分成達到1:9的比例。

  儘管如此,由於保薦代表人目前仍是相對稀缺資源,對於大型投行來説,養著大量的閒置保代雖然成本很高,但他們更不願意看到保代人員大量流失;而對於中小投行來説,一名優秀的保代仍是高薪挖角的主要目標,這也最終導致了保代身價的持續高企。

  目前,證券行業臃腫的保薦代表人隊伍已經到了亟需進行“瘦身”的時刻。但是,對保代隊伍進行“瘦身”,並不是要提高準入門檻,減少保代數量。

  筆者以為,放寬對保薦代表人資格的限制,並同時引入分類分級制度管理才是長遠之計。其理由是,隨著保薦代表人資格不再是一種稀缺資源,保薦代表人的固定薪酬成本將下降;而分類制度的引入則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從投行管理的層面來説,這可以提升高評級保薦代表人的待遇和項目提成,以完善針對保薦代表人的內部激勵機制。(記者 邱晨)

  (來源:證券時報)

熱詞:

  • 代表人
  • 投行業務
  • 券商
  • 瘦身
  • 全景圖
  • 特權階層
  • 證券公司
  • 半閒置
  • IPO企業
  • 證券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