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走基層聽民聲:"一口塘"民生經濟學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6日 1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武漢2月14日(記者 皮曙初)“上一次挑塘泥,應該是在30多年前吧。聯産承包責任制以後,這口塘就一直沒有清理過。”指著村前新挖的有十來畝面積的水塘,62歲的邵華意對記者説,本來塘裏早已經被淤泥填滿,基本上不存水了,一台挖掘機挖了40多天才清出來。

  元宵節過後,記者來到湖北麻城市龜山鎮石陂村邵家灣時,年輕的村民幾乎都已外出打工,留在村裏的只有老人和小孩。依山就勢形成的小村莊,有40多戶人家,環繞著一口水塘而居。村前一畈梯田,村後一坡高山。

  邵華意説:“沒有塘,村子就沒有靈氣。”幾年前,邵家灣一戶人家著火了,可是塘裏沒有水,村民們從幾裏路外的小河裏舀水,等到水來了,這戶人家已被燒得精光。

  “我們把這塘叫做當家塘。為什麼當家?因為它就是一個村莊的民生啊!”石陂村村委會主任張自書對記者説,以前,村民們洗衣服、畜禽飲水、日常生活用水全憑“一口塘”,甚至村民吃水也是在附近打上一口井。每到年底幹塘起魚,一家還可以分上一二十斤的魚過年。

  分田到戶以後,當家塘不當家了。水塘泥越來越厚,草越來越深,塑料袋、汽水瓶滿塘都是。水從清變濁,又從濁變黑,到後來幾乎沒有了。“我們小的時候,還在塘裏學游泳、摸魚兒。現在的孩子們,玩玩水都沒有地方去。”張自書説。

  麻城市位於大別山革命老區,石陂村是典型的崗地山村。村黨支部書記石鳳華説,“一口塘”不僅關係著村裏的民生,還是村裏的當家水利。

  邵家灣的水塘下面,有100多畝良田,本來都是水稻田,但是因為缺水,現在絕大部分都已經變成旱地,改種油菜和棉花了。2011年春,鄂東地區遭遇嚴重乾旱,本來就沒水的門口塘乾裂見底,農田插不下秧,種植季節一誤再誤,許多農戶乾脆放棄。

  2011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下決心將塘堰整治作為當前水利建設的重點,組織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借冬修水利時機,組織8000個工作組,選派2萬多名幹部下到全省2.6萬個村,在全省整治塘堰20萬口以上,力爭為每個村民小組整治一口標準當家塘,以此帶動其他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設。

  塘挖好了,蓄水量可以達到5萬立方米。不過由於近期雨水比較少,目前還沒有蓄到水。石鳳華説,他們要趁此機會,對水塘的護坡用水泥加固,還對四週的環境進行一番整治,讓水塘成為村莊的一景。

熱詞:

  • 民聲
  • 一口塘
  • 基層
  • 水塘
  • 經濟學
  • 摸魚兒
  • 塘堰
  • 依山就勢
  • 村黨支部書記
  • 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