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真雞蛋”裏的問題 未必假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09: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漢網-武漢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木須蟲 公務員

  近日,河北平山縣産的雞蛋捲入廣東雷州市“人造雞蛋”風波。1月10日,廣東湛江市質檢所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抽樣送檢的樣品均為真雞蛋,未發現“人造雞蛋”。專家分析稱,在長期低溫等環境作用下,蛋黃、蛋白可能會變質凝固産生彈性。(2月12日《京華時報》)

  熟雞蛋黃彈性如球,激得公眾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經又是一跳三尺高。而正常煮熟的雞蛋黃一摔即碎,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一紙證明為“真雞蛋”的檢測報告,或許僅僅只能當成雞所生的“出生證明”。很顯然,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這樣的雞蛋是如何産生的,食用是否安全等等,依然是需要回答的問題。

  ,它的背後也許是食品生産諸多環節失控的又一縮影。拋開“真雞蛋”是否安全姑且不談,在生産環節雞該如何飼養,在流通環節如何保鮮不讓雞蛋發生變質,這些都需要相應的標準來指導。

  人們質疑“人造雞蛋”只是表象,實質是對其食品安全的懷疑。在成熟的體系之下,回答食品的安全性,必須是建立在完備質量安全標準前提下,檢測的淘汰機制,即任何産品只要任何一項不符合標準即屬於問題産品。而對“真雞蛋”的檢測結論,背後的思維邏輯是建立在食品安全完全信任的基礎上,只要證明雞蛋是真的,就可以説明雞蛋沒有問題的。顯然,這種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監測方式,才是長久以來食品安全解釋乏力的根本所在。比如,僅僅一個“地溝油”缺乏檢測方法,以致懸賞徵集的地步,即是如此。

  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的控制工程,涵蓋了農業生産、工業加工、運輸銷售的諸多領域,體現了技術對技術把控的諸多環節。安全的食品模式,必須構建起多領域的監控體系,必須分層細化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標準,只有真正串起技術對接的標準鏈結和領域監控的監管鏈條,才可以系統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一枚小小的雞蛋,在市場裏“彈性”十足並不是偶然。

熱詞:

  • 問題産品
  • 彈性
  • 出生證明
  • 京華時報
  • 地溝油
  • 農業生産
  • 食品安全問題
  • 質檢所
  • 蛋白
  • 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