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市面上的古玉, 九成是贗品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師一語破天機

  市面上的古玉,

  九成是贗品

  談到玉器、玉雕的收藏現狀,袁嘉騏説,現在很多做收藏的人往往是因為利益驅使,並不真正了解玉器。“現在市面上出手的所謂‘古玉’,可以説90%都是贗品!”

  玩古玉,不如收藏當代作品

  生活中,常常有人找到袁嘉騏,請他幫忙鑒賞一下自己收藏的玉器。但袁嘉騏很少理會:“根本不用看,都是假的。”他説,現在的玉器收藏熱潮中,人們關注的幾乎都是古玉,在各種鑒寶節目中,找上門來鑒定的“老物件”層出不窮。“其實仔細想一下就能明白,這麼多人都在玩,哪來那麼多古玉?90%都是贗品!”

  袁嘉騏説,收藏市場上的這股“厚古薄今”之風,對玉雕行業影響很大,很多玉雕師只滿足於模倣古玉,甚至為了利益製作高倣品:“現在的玉雕技藝進步很快,做高倣品很簡單,逼真程度可以讓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都很難識別,普通藏家辨別的難度就更大。”

  在行業論壇中,袁嘉騏多次呼籲業界改變這種“厚古薄今”的風氣,多創作一些反映當代生活的作品:“如果只是一味模倣古玉,百年之後我們這一代人能給後代留下什麼?”他也身體力行,創作了《啊,長城》、《殘陽如血》、《山裏伢》、《月滿醉秋山》等詮釋當代人文精神中的真、善、美,創新出有當代美育意義的玉雕藝術作品。“只有創作出好的作品,藏家才會認識到當代玉雕作品的價值。”

  好設計,可化腐朽為神奇

  玩玉的人,有的愛把玩玉料,有的鍾情收藏成品。他們常常堅信一點,首先有好的玉料,才能有好的作品。袁嘉騏説,事實並非如此。“對於玉雕設計師來説,沒有不好的原料。真正的大師,應該是能化腐朽為神奇。”

  袁嘉騏舉例説,6年前朋友在徐東古玩市場買下一塊玉料,顏色發青,還有不少瑕疵,用行家的話可謂“全身都是毛病”,賣家叫價只有幾百塊。經他仔細琢磨,根據玉料的紋理和顏色,製作了《煙起江迷》,通過玉石皮面和內裏的不同顏色“俏色”,呈現出一幅月明舟歸的美妙意境。完工後,朋友説這件作品有藏家出幾十萬元她都不忍割捨。他感慨地説,“設計是玉雕的魂,只要有一雙慧眼,不起眼的石頭一樣會變成無價之寶。”

熱詞:

  • 古玉
  • 贗品
  • 袁嘉騏
  • 高倣品
  • 玉器收藏
  • 玉料
  • 創作
  • 鑒寶
  • 煙起江迷
  • 殘陽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