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收藏千年文明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0日 15:2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展出的玉兵器

       首屆“愛我中華”古玉藏品展在上海徐匯區圖書館展出,展出的作品大多是上海收藏家胡正文的私藏。走進展館,玉璧、玉瑗、玉鐲、玉璜、玉俑、玉馬、玉鷹、玉龍、玉鉞……琳瑯滿目的各類大中型古玉器令前來參觀的人群嘆為觀止,其中商周時期風格的“牛神踩蝗蟲”還在去年獲得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中國組委會“中國民間十大國寶金獎”。説起自己的藏玉生涯,胡正文滔滔不絕。

       古玉貴在文化含量

       胡正文祖籍安徽桐城,從小就受到喜歡收藏的父親的影響。當時,玉器被打入“四舊”行列,不僅玉的價值得不到認識,人們甚至以買玉為恥。胡正文的父親卻喜歡去地攤上淘玉,所以同學都嘲笑他父親去地攤上撿破爛,這讓年幼的胡正文感到很沒面子。但父親卻跟他説,地攤上有歷史,胡正文一下來了興趣,從此,他開始了收藏之路。十幾歲的時候,他用5塊錢零花錢買了平生第一塊臉譜古玉,至今仍保留著。

       “文革”時期,紅衛兵小將欲將上海龍華塔當做“四舊”燒燬。當時還是學生的胡正文見狀奮不顧身跳上了塔基,毅然制止他們點燃那把愚昧的火焰。胡正文的正義之舉帶動了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大家一起成功地阻止了這種野蠻行為,龍華塔安然無恙。為此,周恩來總理還曾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他,並鼓勵他繼續為中國的文物保護事業出力。這次經歷使胡正文認識到自己對中國古代文物的深厚感情,也使他決定通過收藏來保護祖先的歷史遺物。

       多年來,胡正文一直對漢前玉器情有獨鍾,在他看來,漢前古玉比青銅器出現的時間還早,是文明源頭的産物,訴説著許多歷史的沿革。藏玉必先愛玉。胡正文認為,古玉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原材料的優劣,更重要的價值是在於其歷史文化的含量。而這一切,也只有愛玉者才懂得細細品味。若只把古玉器當做擺設或投資工具,永遠無法體會到古玉的精髓所在,更無從判斷其真正的價值。

       那麼他收藏的古玉今天的經濟價值如何?愛玉如命的胡正文笑道:“那當然都是無價之寶,因為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胡正文認為,古玉只要有文化內涵,那就一定有價值,在中國幾千元可以買到的玉幣,在外國可以賣到幾萬元。20世紀80年代,胡正文以3000元買到了良渚文化的玉琮,10年後良渚文化熱開始興起時,他的玉琮立刻漲價十幾倍,眼下10萬元也未必能買到。可是,對於收藏古玉多年的胡正文來説,那都是無價之寶,即使曾有美國收藏家要以2000萬美元收購他的藏品,他也只是一笑了之。

       在地攤上“考古”

       40多年來,胡正文在全國各地的地攤淘寶,漸漸積累起了豐富的古玉鑒定經驗,也從藏品中挖掘出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他笑稱自己是在地攤上考古。“最早的時候,北京還沒有潘家園市場,我就已經在朝陽大棚淘寶了。”

       圈內人根據“出身背景”不同而分為館藏派、學院派以及市場派。胡正文説,自己不屬於任何派別,但與任何派別都合得來,因為他既能從古玩市場收到好東西,還發表了許多研究文章。“道理很簡單,市場派的人開始可能會買假東西繳學費,但多年以後,他絕對可能成為真正的專家;學院派的,他要真正是研究學問的話,他也一定知道市場派是不可忽視的力量。雙方是互補的。”胡正文告訴記者,他收藏古玉並沒有拜過師,但無師師更多,任何一次慘痛的受騙經歷,都成為他的課堂。

       前些年,胡正文在地攤用1萬元買了一對春秋戰國時的玉璧,當時他高興得不得了,因為這兩個東西真正的價值恐怕10萬元都不止。但把玩半年後,他發現,玉璧還是跟當初一樣乾枯,沒有包漿,仔細一看,兩個玉璧的沁色都是凝固狀的,而不是在泥土中經年浸潤而成,中間的孔,也是快速旋轉而成的,古時候的人哪有這麼先進的工具啊?更離譜的是,兩塊玉的沁色一模一樣,顯然表明這不是地裏出土的東西。“現代人倣冒的古玉已經超過了先祖智慧結晶的總量。單是沁色,從明代開始就有用蒼黃、雜色、邊皮、蔥玉冒充玉沁的記載,其後的清、民國乃至當代,作沁方法更加隱蔽,手段也更加高明,都用上了激光技術。”

       儘管地攤上假貨不少,但胡正文卻對“地攤上無真品”的説法不以為然。“這種説法是一概而論,地攤上假貨多,但真品也有,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用智慧的眼光去發現真品,甚至是妙品。在地攤上也照樣可以撿起失落的文明珠寶,可以考古與收藏曆史,只要我們有一顆虔誠的心和積累起一定的文化功底。”他告訴記者,北京的潘家園、上海的藏寶樓都是他常去的地方,他深信,地攤上的淘寶經永遠比書上來得真實。

       鑒定古玉有五法

       胡正文告訴記者,目前民間有著大量不見於史載的新器形古玉,在印證史料暫付闕如的情況下,需要謹慎下結論。“你可以懷疑廣大收藏者的眼力,但不可輕易否定老祖宗的東西,比如早期人們看不懂良渚文化玉器,認為是漢代玉器,20世紀70年代考古發現了良渚文化後才真相大白。”

       隨著近年來古玉市場的不斷升溫,每年玉器價值的上升幅度很高,市面上便充斥著不少魚目混珠的新、假、破的玉器。胡正文告訴記者,國內對古玉的研究始於上世紀80年代,起步較晚。“至今在古玉研究方面都沒有統一的教科書,沒有標準件,也沒有科學的測試手段,完全靠經驗。”

       而經過多年的摸索,胡正文總結出了鑒定古玉的五種方法:第一看神韻,古人得到一塊好玉不容易,因此每一件玉器都經過精雕細琢,因此真的古玉藝術品一定是形神兼備的;第二看工藝,不同時代有符合當時特點的工藝特徵,有超越時代的工藝特徵便是贗品,古代玉器工具較差,表面會留有凹凸的溝紋,而現代機械倣造的玉器則非常平整;第三看出土特徵,古玉經過幾千年泥土和礦物質的侵蝕,會産生深入到玉器肌理的蝕斑點、鈣化斑和沁色,珍品的沁色色彩多種多樣,分佈均勻自然,而現代染料倣造的沁蝕則色彩僵硬;第四看氧化層(包漿),天然的氧化層富有光澤,表面看起來坑坑洼洼的蝕斑點摸上去猶如嬰兒皮膚一樣光滑溫潤,而倣品通常是以機器拋光,或將玉器放入油鍋中煎煮,成品泛著“賊光”,很不自然;第五看材質,從新石器時代到夏商時代的古玉基本都是就地取材,東北紅山文化所使用的玉質是岫玉;而浙江良渚文化所用的則是透閃石和揚起石,如果良渚文化的器型出現在新疆和田玉質上,那這件玉器就很可能是倣品。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