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公共文化設施怎能拒人千里(新批評)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2日 0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鄭辛遙繪

  前不久,我去某地參加一個少兒圖書館的方案論證會。這當然是一項頗具戰略眼光的舉措。熱情的主人給我們展示了方案的三維立體效果圖。圖中新館氣勢恢宏:二三十米高的挑空大堂,中間用不銹鋼鑲嵌巨幅玻璃三四十米的天橋淩空而過,上下左右都是光可鑒人的大理石、明晃晃的玻璃幕墻和堅硬筆直的金屬框架。通體上下,除了豪華現代,沒有一點色彩,沒有一點童趣,沒有讓孩子可以親近的溫暖感。可以想象,一個十來歲小讀者置身其間的感覺,是多麼的渺小、孤獨、單調,甚至壓抑。   

  為了保障群眾的公共文化權益,讓公眾有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享受,各地劇場、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如雨後春筍。但恕我直言,不少公共文化設施更在意好看而不是實用。一味追求富麗堂皇的豪華風格,高大巍峨的空間體量,新奇怪誕的突兀外形,高高在上,盛氣淩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貴族派頭。

  公共文化設施,既謂之“公共”,就必須考慮公眾對設施的感受。試問,那些賓館式宮殿般的公共文化設施,不僅維持的運營成本高昂,更重要的是,它們無論視覺上還是心理感受上都離尋常百姓的生活太遠了。除了讓人産生敬而遠之、望而生畏的疏離感,成為地方政府政績的建築擺設,又怎麼能成為普通公眾接受文化,享受文化的精神家園呢?  

  公共文化設施的功能一是為普通公眾服務,二是文化的載體。公共文化設施首先風格上要樸素親切人性化,就像生活中三五知己聚會一樣平平常常。造型上要和周圍的民居盡可能打成一片,是它們中的普通一員。就像文化本身那樣自然、質樸,如春風撲面、春風化雨。結構上要緊湊平和,略有形式感即可。總之,公共文化設施應該像家一樣,能讓尋常百姓沒有任何心理壓力自由地進進出出。它的最高追求就是它樸素的親民性。唯有樸素了親民了,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公共”文化設施。

  回過頭看,那個少兒圖書館首先要尊重的就是它的那些小讀者,線條可以柔和些,色彩可以豐富跳躍些,空間可以切割得小巧些,可以多聽聽孩子們的意見再蓋。

熱詞:

  • 公共文化
  • 新批評
  • 文化設施
  • 親民性
  • 不銹鋼
  • 金屬框架
  • 民居
  • 少兒圖書館
  • 形式感
  • 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