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新聞週刊]20110618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9日 0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ef40e77b2a434976e304dab2f00e8b05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6-18新聞週刊 特刊—《中俄新起點》

    白岩松: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打開《新聞週刊》。在中國年歲稍微大一點的人,如果一提到廣場的話,第一個就會想到天安門廣場,第二個可能很多人會選擇的是莫斯科的紅場,在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的紅場,提到這個廣場和它所代表的這塊土地,也許我這一輩人的爺爺奶奶會想到是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爸爸媽媽們會想到的是連衣裙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而我的童年的時候就會想到那個寒冷的讓人有些緊張超級大國,而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説,就會提到了前蘇聯和中俄睦鄰友好關係,本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俄羅斯,是對過去中俄兩國十年所走過路程的一種紀念,也是對未來十年的一種描繪。然而對於這兩塊土地來説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又不是一個二十年所能夠描畫的。借這樣一個機會,《新聞週刊》,就用一個特別節目的方式,來一起關注這兩塊土地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最好的十年 曲折六十年?

    新聞播報:當胡錦濤主席和夫人劉永清抵達克裏姆林宮時,受到迎候在那裏的梅德韋傑夫總統和夫人的熱情迎接。兩國元首夫婦親切握手,互致問候。

    這是中俄兩國元首在今年的第二次會面,為迎接胡錦濤主席的到訪,俄方進行了精心準備,梅德韋傑夫夫婦在總統官邸設家宴款待;而這也是一次倍受外界關注的國事訪問,因為今年正值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訂10週年,中俄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15週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馮玉軍:
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裏邊,確立了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根本性的原則。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歷史上的功績。

    中國外交部原歐亞司司長 周曉沛:
簽定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後,雙方解決了困擾雙方幾十年的,最複雜也是最敏感的邊界問題,兩國元首建立一種機制,互訪的機制。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 李輝:
據我們所統計,去年兩國元首就會晤了六次,還有兩國議長的定期會晤機制,還有兩國總理的定期會晤機制,一系列的部長級、司長級的定期會晤機制。

    確立多層次高頻率的高層互訪機制,長達4300公里的中俄邊界全線勘定,雙邊貿易額也從2001年的百億美元升至2010年的近600億美元,過去十年,“睦鄰友好”之下的中俄關係獲得長足發展,而胡主席此次出訪正是重要節點上一次承前啟後的訪問,雙方元首不僅發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0週年的聯合聲明》,也將共同規劃中俄未來十年發展方向。

    中國外交部原歐亞司司長 周曉沛:
中蘇中俄關係60年確實經歷了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中國有句古話叫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中蘇關係前四十年正是如此。為什麼中俄簽定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強調是世代友好永不為敵,恰恰因為雙方曾經把相互作為主要的敵人,雙方都遭受了重大的政治、經濟、外交上的損失。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馮玉軍:
我們曾經有過短暫的蜜月,新中國成立以後,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中蘇是同志加兄弟的這種同盟式的關係,但是在這個之後,六七十年代,關係急劇的惡化,又形成了這種兵戎相見的這種對峙的這種局面,對兩個國家的安全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特別值得提出的就是中蘇之間的這種戰略上的對抗,讓兩個國家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喪失了與世界經濟大發展同步來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大的歷史機遇。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最初的“中蘇同盟”,中國全面學習蘇聯“老大哥”,到之後雙方長達數年武裝對峙、關係極度惡化,中蘇關係經歷曲折複雜的40年,直到1989年戈爾巴喬夫訪華,兩國關係才實現正常化。隨後蘇聯解體,中俄關係實現平穩過渡並漸入佳境,到1996年,兩國正式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中國外交部原歐亞司司長 周曉沛: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最早是誰提出來的,不是我們中國,是俄羅斯方面,是葉利欽總統本人。當時我們看到這個詞不敢用,這是外國很通用的,什麼夥伴關係、戰略夥伴關係,但是中國那個時候很少用。當時我們還擔心,(中央)會不會同意?最後兩國領導人就敲定了。這是我們第一次用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從1996年的戰略協作夥伴,到2001年睦鄰友好合作,中俄關係似乎也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十年”。而中俄兩國在近幾年也先後互辦了國家年、語言年,加大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及民間交往。就在胡錦濤訪問俄羅斯前夕,北京人藝攜其看家劇目《雷雨》首度赴俄演出,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雷雨》就已經登上蘇聯的話劇舞臺,上演兩千場左右;而中國最經久不衰演了三代的傳統話劇《雷雨》,正是深受俄國現實主義戲劇流派的影響。

    《雷雨》演員 楊立新:
你能夠感受到觀眾接收到的那個幅度,基本上是能看得懂的。

    《雷雨》導演 顧威:
因為我們從受教育的時候,就受斯坦尼斯 拉伕斯基現實傳統的影響,教育。所以我們有一定的俄羅斯情結。那麼經過幾十年北京人民劇院這些民族化的探索,我們把現實主義的戲劇更加中國化。因此我們這次來呢,是抱著一種向俄羅斯人介紹,讓他們了解,中國話劇在堅持什麼在發展什麼。

    中國外交部原歐亞司司長 周曉沛:
我們這個年紀,可以説受俄羅斯文化熏陶成長起來的,俄羅斯文學、電影、歌曲,在我們那個年代,在50年代、60年代是家喻戶曉的。我小時候讀的第一本外國文學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這就是保爾•柯察金的至理名言,也成了我外交人生的格言。

    而當中國版《雷雨》在莫斯科開始破冰之旅時,今年3月,俄羅斯著名動畫片《開心球》開始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這也是俄羅斯動漫第一次來到中國。在他們計劃製作的《開心球》新系列中,中國的大熊貓也將成為角色之一。開心球公司似乎很有信心,因為俄羅斯文化曾經影響了很多中國人,他們希望這一次也受到中國的歡迎,當然還希望從中國市場掙到錢。而中俄間被認為是“官熱民冷”、“政熱經冷”的現狀似乎正在一點點改變。在此次中俄元首會晤中,胡錦濤也提出,兩國要加大務實合作,在2015年前實現雙邊貿易額1000億美元,2020年達到2000億美元。在中俄“最好的十年”之後,又會規劃一個怎樣的下一個十年?

    白岩松:在莫斯科的世界貿易中心的前方廣場上有一個噴水池,到了旁邊仔細一看的時候卻發現這個噴水池是一個躺倒的鐘錶,每天太陽都會用光線在這兒打出時間的刻度,那麼十年會有不同的國家走多遠呢?時間又會使生活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在鏡頭的遠方有一個尖頂的建築,十年前,它的名字叫烏克蘭飯店,當我十年前來到這裡要住進飯店的時候,服務員給我的門牌號是713,我身邊的同事都大聲地尖叫,太巧了。因為再過幾天,在這邊的會議中心裏頭,國際奧委會就將投票表決,2008年的奧運會究竟會交給哪個城市來辦?2001年的7月13號的上午,當很多的中國人從這個大門走進去的時候,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因為他們不知道結果會是怎麼樣?然而當很多個小時之後,他們從這個大門走出來的時候,無一例外全部是興奮,甚至會有很多的這種吶喊。一轉眼十年過去了,當我今天再次站在這裡的時候,當初的興奮與吶喊甚至連北京奧運會本身都已經變成了歷史,然而十年畢竟是一個不短的距離,中國的經濟快速地向前走,GDP已經成了世界第二,俄羅斯的經濟也在持續的這種高增長,中國和俄羅斯共同都成為“金磚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十年除了讓不同的兩個國家的經濟的數量上發生著一些變化的同時,老百姓的日子又在怎樣變呢?

責任編輯:劉岩

熱詞:

  • 新聞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