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山西晚報:“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論罔顧現實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10: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兩會”上,三公經費預算首次納入預算報告,浙江“兩會”上,69個省級預算單位部門的部門預算都要提交“受審”。然而,三公經費的改革,是不是錢花得越少越好?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更加合理化,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合理標準的確定,就是以使政府更有效地履行職責為目標,而不是起妨礙作用。(2月7日《中國經濟週刊》)

  乍一聽,“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似乎言之有理。政府的有效行政當然離不開穩定的經費保障,一味地削減行政開支,不但會降低行政效率,而且會直接影響民生,甚至可能出現部分領域的無政府無監管狀態。

  可是,在當前的現實下,劉副所長的此番言論聽起來卻十分刺耳,不僅不合時宜,而且有為千夫所指的三公消費辯護之嫌。就拿每年年底固定上演的“各級政府突擊花錢”來説,在年末的一個月中,各級政府在2007年花掉1.2萬億元,2008年花掉1.5萬億元,2009年花掉2萬億元。而在2011年的最後兩個月,要花掉3.5萬億元,更不必説各地時常曝光的“只選貴的,不選對的”天價政府採購。很明顯,目前的政府消費並沒有少到捉襟見肘的程度,反而是一擲千金,鋪張無度。一邊是國帑靡費,一邊是高調變相支持,“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論與幾乎是無所顧忌的政府花錢一唱一和,共同消費著難以監管的公共財政。

  正如劉副所長所言,三公經費的含義是什麼現在還不夠清晰,不夠嚴謹。可是,這並不能作為三公經費公佈難的原因。因為,這種“不夠清晰,不夠嚴謹”正是輿論在政府“關門預算,關門花錢”的門外一種無奈的指稱,也是行政經費不夠透明公開的一個表徵。試想,如果每一項財政經費科目都能在公眾的目光中運作,何來“三公”這個籠統的稱呼呢?

  而且,由政府來確定“三公”的邊界,非常容易變成預算公開的擋箭牌,政府部門大可以説某某項目不屬於三公消費,不必公佈,使三公消費公開變成選擇性公開,使某些項目經費的去向永不見天日。從這個角度看,劉副所長説當前三公預算還只是停留在讓人民知道政府單位“花了多少錢”的水平,事實上並未實現。因為,三公消費並非政府的全部消費,而財政的公共屬性決定了政府的每一項支出都取之於民,不論是三公、四公、五公,都應該見見陽光,沒有藏起來的道理。

  還有,劉副所長説,公車改革有一個前提,要以不降低行政效率為條件,我們不能為了減少公車費用而影響了行政效率。這似乎是理性分析,其實卻是罔顧現實。和很多政府消費一樣,公車消費的具體情狀都沒有完整公佈,公開透明尚且不能完全做到,所謂控制三公經費的多與少只能是一句空談。換句話説,我們都不知道你用了多少錢,拿錢幹了什麼,又何談減少或者增加呢?

熱詞:

  • 三公
  • 經費保障
  • 兩會
  • 受審
  • 經費預算
  • 中國經濟週刊
  • 行政效率
  •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 2008年
  •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