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不能繞過民意談“三公”經費合理性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0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指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現狀未改觀之前,談論“三公”經費的合理性是奢侈的、沒有意義的,其合理性,必須通過財政民主加以實現。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最近撰文指出,“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更加合理化,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關於配車的範圍,他説不能以級別為標準,比如縣長是處級幹部,原則上不能配車,但是也不能讓縣長騎著自行車到處去開會、檢查和應急。

  “‘三公’經費並非越少越好”,這個邏輯判斷大體上是説得過去的。的確,如果“三公”經費少到影響政府正常運作的程度,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政府破産了,誰為公眾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至於説到“三公”經費的“合理性”,就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雖説“科技與管理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科技與管理還是存在質的不同。科技存在著超然于主觀之上的內在規律,管理則具有更多的社會性和鮮明的政治性。一項公共政策的“合理”與否,根本不存在客觀的、統一的標準,不同群體的感受千差萬別,甚至迥然不同。用民間視角審查,“三公”經費當然是越少越好,若能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何樂而不為?如問“三公”消費主體的感受,當然是──茅臺比二鍋頭好喝、IPad比U盤好用、奧迪比帕薩特舒適……“三公”經費自然越高越“合理”。君不見,每當離奇的“三公”消費事件被曝光,當事人總能找到“合理”的藉口。

  就“到處去開會、檢查和應急”作為縣長配車“合理性”的邏輯,也未必站得住腳。縣長能不能“騎自行車去開會、檢查和應急”,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如果就近開會、檢查和應急,縣長為什麼就不可以騎自行車?不能騎自行車,也可以選擇坐公交、打的士、開私車等,而不是非得公款配車、司機不可。

  在一些公共財政管理比較成熟的國家,別説區區的縣長,即使部長也不是全能享受公車待遇,如英國只有首相和外交大臣、財政大臣等內閣中少數幾位人物出行才配有公車。缺乏足夠的公車,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行政效率,照樣高效運轉,由此可見所謂的“不能讓縣長騎著自行車到處去開會、檢查和應急”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為與不為在乎管理者的決心,能不能為視乎制度安排。

  “三公”經費支出畸高長期困擾社會,總得不到有效糾正,很大程度上是權利失衡的結果。政府為了提供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而徵稅,納稅人為了獲得市場無法提供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而納稅,納稅人和政府就像是委託人和受託人,是兩個平等的主體。

  然而,長期的實踐卻導致這樣的結果:納稅人權利旁落,缺乏相應的話語權,而一些財政資金的使用者卻不受約束,隨心所欲。在現狀未得到改觀之前,談論“三公”經費的合理性是奢侈的、沒有意義的。“三公”經費的合理性,必須通過財政民主加以實現,這一思路主要體現在兩個節點,一是事前控制,二是事中監督。加大對政府預算編制的審議,使預算更科學、更精細、更貼近民意,是為事前控制;將公共財政的運行置於陽光之下,接受公眾挑剔的目光,是為事中監督。

熱詞:

  • 三公
  • 合理性
  • 經費支出
  • 民意
  • 合理
  • 事中監督
  • 事前控制
  •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 民主
  • 外交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