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學校”到“學區” 是可貴的觀念更新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2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趙志疆

  春季開學臨近,備受關注的西安市“大學區管理制”試點工作,近日在城四區正式啟動。283所公辦、民辦中小學,在“大學區管理制”下開始運行。(2月6日《西安晚報》)

  傳統意義上的學校,需要肩負起獨立教育一方學生的所有職能,由此必然要求其具備相對完善的師資力量。然而,毋庸諱言的事實是,在教育投入依然有限的實際背景中,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不僅體現在地域差距上,更是直接體現在同一地區的校際不均上。正因為如此,所謂“名校”一枝獨秀,成為眾人爭搶的“香餑餑”,並由此導致一系列問題──擇校難題、超級大班,甚至有些家長煞費苦心效倣“孟母三遷”。

  相對於各自為政的傳統教學方式而言,“學區制”最大的特點莫過於拆除學校之間的“圍墻”,從而打破以往學校之間相互獨立、不可共享的資源享有模式。如此一來,各個學校不必“貪多求全”,而可以將有限的資金用於發揮自身優勢項目,校際聯合則有助於學校之間揚長避短,由此不僅可以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同時能夠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從而推動教育優質資源的均衡發展。

  “名校”之所以受到追捧,不僅在於其擁有相對優越的物質基礎,更在於其擁有大量優質的人力資源。社會各界呼籲教師校際流動的呼聲由來已久,但一直難以付諸實施,其中的關鍵正在於,封閉的校門不僅封閉了各自的物質資源,同時也阻礙了人力資源的互相流動。打破校門的“學區制”,無疑為人才流動提供了便利──同一學區的統籌佈置下,優秀教師將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科學的流動,實現了資源共享、人才流動之後,困擾公眾已久的擇校等難題將迎刃而解。

  儘管“學區制”使人無限嚮往,但具體實施中也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其中首要問題就是,如何確保“名校”共享資源的積極性?對於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來説,資源共享無疑是一樁好事,但“名校”自身的態度是最終能否共享的關鍵所在。

  鋻於此,不妨考慮在“捆綁式考核”之外,嘗試對輸出資源的學校予以一定的經費補償。此舉不僅可以調動“名校”資源共享的積極性,同時也能為其進一步擴充實力提供保障。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確保各學區均衡發展,而不至於使“擇校”演變為“擇區”。市民叫好,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教育資源洼地變為高地的希望,但是,不在“試驗學區”招生範圍之內的學生,依然只能通過其他途徑爭取優質教育資源。隨著“學區制”的逐步實施,希望這個問題能及早得到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從而避免像“擇校”難題那樣養癰遺患。

  從“學校”到“學區”是一種可貴的觀念更新,由此意味著所有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將成為一種可以預期的美好未來。不過,此舉只能緩解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就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來説,推廣“學區制”只是一個開始,而絕不意味著全部。

熱詞:

  • 學區
  • 學校
  • 優質教學
  • 教育均衡發展
  • 學區制
  • 名校
  • 擇校
  • 優質教育資源
  • 傳統教學
  • 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