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過節為什麼過得累?形式上的吃喝佔了很大比重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03: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有個傳統,沒過正月十五,過年這事兒就不算完。看花燈、逛廟會、猜燈謎,祈佑求緣……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今天是元宵節,家家戶戶當然少不了買上一兩斤元宵,祈福團圓。

  在中國,貌似任何傳統節日都離不開吃,中秋節要吃月餅,端午節要吃粽子,元宵節吃元宵,春節更是一頓一頓的餃子,加上吃不完的酒肉,看似與吃最無關聯的清明節,全家人祭掃回來,也要找個館子撮上一頓。

  除了大的節日以外,臘八要熬粥、臘月二十三要吃糖瓜、二月二吃燜子……“吃”無疑是中國節日文化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很多人心中甚至已經深深打上了中國烙印。

  現在很多人出去旅遊只有兩個目的,一是飽覽風光,二是吃遍美食。可以説吃就是一種本能,人類好吃其實也無可厚非,人來到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飯和睡覺,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面對撲面而來的香氣,你的味蕾怎能不隨之翻動?更何況,中國人又生在一個美食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度。而我們天津人更是很講究吃,而且特別會吃。一到晚上6點,稍微有些特色的館子都得排隊,返一兩堂的飯館可不在少數。天津小吃也是全國聞名,可以與四川、廣東小吃一較高低。

  面對西方文化的影響,東方人一樣把吃作為洋節上的一道風景。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哪家西餐廳不是人滿為患?為什麼東方人愛上西方的節日呢?曾經的一項調查給出一個基本答案。調查顯示,在中國人所過的洋節當中,排名前幾位的依次為:聖誕節、母親節、情人節、父親節,而選擇理由都是節日的“人情味”十足。有57.1%的男性認為“中國傳統節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質水平上,而洋節更注重精神的交流”。六成的女性則認為,“洋節輕鬆自在,中國傳統節日過得累”。

  為什麼過得累呢?因為停留在形式上的吃喝佔了很大比重。一邊串門,一邊接待親戚。沒過幾天,還是這撥兒人,繼續吃飯喝酒。現如今,雖然我們不用再為能分吃一口月餅而望穿秋水,也不必去在意一家人團聚時飯桌上要有什麼山珍海味,又或是為了看踩高蹺、舞獅子、劃龍舟、走旱船、敲大鼓,而花大半天擠在人堆裏看熱鬧,但既然大家都奔著一個家字和一個情字而來,就不該把親情只停留在年節的吃喝上。

  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是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而且,中國傳統中的家庭概念還是廣義的大家庭。因此,很多節日都有家庭和睦、尊老敬祖的寓意,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這種精神之形成是多種因素潛移默化的結果,並不只靠聖賢的提倡和學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通過社會的禮俗。而節日期間的“吃”便是節日禮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已經成了這個節日的符號和象徵。

  可以想象,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頓飯,親的熱的,各種感情都融化在香噴噴之中。只是我們還需要明白它的文化精髓,一句“幹了”的背後,最需要的是把親情留住、把節日的含義“吃”透。

  本報評論員 馬振龍

熱詞:

  • 人情味
  • 比重
  • 禮俗
  • 廣東小吃
  • 吃喝
  • 熬粥
  • 吃元宵
  • 劃龍舟
  • 舞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