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種地成為一份體面職業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6日 03: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記者 黃勇娣 通訊員 陳孝斌)龍年伊始,松江區石湖蕩鎮種田大戶沈萬英就收到了參加區裏春季生産會的通知。幾天后,全區將有500多名家庭農場主參加這場 “生産和增收研討大會”。屆時,區領導和農業幹部將跟他們一同回顧一年經營得失,並把最新技術、服務和政策等信息和盤托出。松江的這場研討會已經連續辦了好幾年,每年都引得農場主們爭相報名。

  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表示,“家庭農場”模式,在減少農民數量的同時,大幅提升農業生産經營的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水平,讓農民種田的效益不斷攀升。當前,松江全區1130多戶家庭農場的平均年收入已達7萬─10萬元,以後幾年有望達到10萬─15萬元,種地逐漸成為一份體面的職業。

  據透露,今年的農場主大會上,松江區將推出為家庭農場主量身打造的 “新年培訓和增收計劃”,每位農場主有望參加至少一次培訓,內容涉及生産技術、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同時,還將增加“種養結合”農場的試點數量,並推動農場間的合作,挖掘出家庭農場的增收致富潛力。

  30歲出頭的沈萬英是一名新生代的“家庭農場主”,原本在一家電子企業上班,年收入還算可觀。當看到村裏其他承包家庭農場的人紛紛致富後,她辭去“朝九晚五”的工作,來到田頭當起農民。儘管今年才是種田的第三個年頭,但沈萬英承包的115畝家庭農場的畝産量遠超全區平均水平。怎麼做到的?這位戴著眼鏡、一臉書卷氣的種田能手錶示:“父輩種田靠經驗,我們種田就要靠科學技術。”去年,沈萬英就參加了好幾次政府組織的培訓,每次都感覺特別有用處。

  今年,松江區還將擴大“種養結合”家庭農場的試點範圍。松江區分管農業的副區長蘇平告訴記者,先前,該區已培育出了50戶“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一戶農民每年在承包100畝左右糧田基礎上,再在一年裏養殖出欄1000多頭豬,豬場的畜禽糞便經過適度處理後給糧田作“有機肥”,變廢為寶的同時,也對土壤實施了生態修復。更重要的是,對於農民來説,種100畝糧食有7萬元左右的收入,養1000頭豬則有專門公司負責收購,每頭豬代養費50多元,一年下來又增加了5萬多元收入,何樂而不為?今後,這樣的試點農場將增加到100多戶,屆時又將有一批農民通過“種養結合”獲得更大增收。

  松江區還將進一步提高家庭農場的機械化水平。在當地農業部門的設想中,經過培訓,今後松江的農場主幾乎人人都能使用一種農業機械,種糧規模還可以由現在的100畝左右擴大到200─300畝。過去,農機閒置浪費是郊區農村的典型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松江率先探索了“大機互助化,小機家庭化”的機農結合新機制,如在葉榭鎮試點的“1+2+3+8”(1台收割機,2台拖拉機,3名農機手,8戶家庭農場)模式,就深受歡迎。去年秋收,葉榭鎮金家村農機大戶沈忠良每天都開著自家農機,去幫農戶們收割稻穀。以前,老沈家有一台收割機和兩台拖拉機,收割機只要開工正常,一個農忙季節沒有1000畝田“喂不飽”,可他自己承包的糧田只有146畝。機農結合的新機制,讓他和周邊農場主都嘗到了甜頭。

  目前,由於當地多個鎮出現了農民搶田種的現象,松江區還正在著手完善“家庭農場主準入制度”,對今後的農民提出了持“綠色證書”上崗等5項更高要求。

熱詞:

  • 家庭農場
  • 種養結合
  • 石湖蕩
  • 農機大戶
  • 種田
  • 種地
  • 增收
  • 收割機
  • 有機肥
  • 綠色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