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醉江南:“農藥廢渣鹽”是怎樣爬上餐桌?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1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江蘇鎮江海天鹽化公司非法制售“農藥廢渣鹽”14000噸,流入全國12個省、市鹽業市場。經檢驗,“農藥廢渣鹽”中的農藥“草甘膦”含量高達55毫克/公斤,類似于奶製品中的“三聚氰胺”。阜陽目前未發現因食用“農藥廢渣鹽”而産生的病例,但有專家認為可能會有潛在性危害。(《中國新聞網》2月1日)

  看到此則新聞,筆者感到吃驚,現在食品領域犯罪越來越可怕,什麼假都能製造,什麼東西都敢買。食品安全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在高利潤、低成本的誘惑下,導致此類惡性事件卻頻頻出現。從“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瘦肉精”豬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頭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今天披露的“農藥廢渣鹽”冒充食鹽上餐桌更是傷天害理。

  但遺憾的是,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除了經營者“黑心”外,安全監管防線“集體失守”,其中暴露出的“馬後炮”監管,並不少見。看到如此現象發生,很多公眾都有這樣的疑問:食品安全屏障為何屢屢被突破?監管到底缺失在哪兒?把好“入口”安全關該有哪些突破?然而作為百姓食品安全“把關人”,少數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得過且過,曝出來就查,曝不出來就算,這樣食品安全事件焉能不發生?

  值得致注意的是,每次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後,監管部門“理直氣壯”地把矛頭指向肇事者,但監管部門和監管人員的失職卻易被忽視。從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監管部門“在辦公室看樣品”成為“監管習慣”;以前發生得很的“瘦肉精”事件中,曝出“讓養豬戶自己取樣送檢”的尷尬,更有甚者,少數監管部門和工作人員將能不能創收作為管與不管的取捨標準,甚至存在執法腐敗,監管職責被拋之腦後。

  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筆者認為,有關部門應鐵腕查處失職瀆職、以權謀私、執法腐敗、部門牟利等行為,嚴厲防止程序監管中出現漏洞。現行體制下,一些地方監管部門的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要依靠上級返還的收費罰款來“解決”,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執法為利”。罰款的目的本來是加強監管,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懲處,然而在一些基層監管人員那裏,罰款竟然“生財有道”。現在的財政供養機制不是很順,收費罰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約80%是“自己”的,所有人的工資福利就從收費、罰款中出,這樣的監管能沒漏洞嗎?

  食品安全問題是“九龍治水”,難以治理,但必須治理,因為關係民生。食品行業産業鏈條長、環節多,監管力量分散,必須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率。食品的監管部門眾多,每個監管環節都會認為,這個環節沒管住,自然會有別人來管;反過來,如果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管,食品安全不出問題反讓其他部門“搭便車”,破除這種職權交叉的體制勢在必行。在信息化高度發達和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高度關注的今天,食品安全監管一旦不及時,極易導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所以強化監管是重要的突破口。

  針對“農藥廢渣鹽”走上餐桌所反映的食品安全問題,值得深思。在食品安全領域,我們是否能少點“馬後炮”查處,多點前置性嚴厲的程序監管?同時應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力量,讓不良分子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無藏身之地,從而凈化食品市場。

熱詞:

  • 廢渣
  • 農藥廢渣鹽
  • 監管部門
  • 瘦肉精
  • 三聚氰胺
  • 馬後炮
  • 餐桌
  • 搭便車
  • 大頭娃娃
  • 把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