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史上最大騙局”為何也能代代相傳?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1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武漢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乖,爸媽先幫你把紅包存起來!”很多人小時候在過年時都聽過這句話。日前有網友“幡然醒悟”發微博調侃:“這簡直就是‘史上最大騙局’!”何時見爸媽把壓歲錢還給你?(1月29日《現代快報》)

  春節是個“大民俗”,過年給晚輩和孩子分發壓歲錢則稱得上是整個“大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一所謂的“史上最大騙局”,為何能夠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們向來崇尚節儉,小孩自然不可擁有過多金錢,代存代管也算是一種傳統延續;二是這些年來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壓歲錢的份量也越來越重,對於大人們來説,由此産生的“負累感”便與日俱增,不以代管藉口把發出去的壓歲錢再度“騙”回來,收支“缺口”恐非尋常家庭所能承受了。

  近些年來已産生出春節“恐歸族”。其由來縱然有種種因素,壓歲錢的日益水漲船高顯然也是關鍵一卡。龍年春節之前,有網友稱不少地方壓歲錢的起步標準已經躍升至了500元。如此“壓歲”,對不少人而言簡直就是“壓心”和“壓身”。

  其實壓歲錢本不必搞得這麼累心累肺。但可能正是由於世俗習慣和好面子的驅使,越來越讓人們感到作繭自縛的痛苦。倘若把壓歲錢的“錢”字看得越重,糾結在人們心頭的“累”字也會只增不減。那麼壓歲錢傳統能不能改改模式、以象徵意義為先呢?譬如在港澳地區,“利市”紅包也好,“壓歲錢”賀新也罷,通常都不會超過10港元或20港元,主要就是圖個融融洽洽、快快樂樂的過年氣氛。這樣的簡約之道在家庭內部,不妨“拿來”和“學來”。(司馬童)

  (來源:武漢晚報)

熱詞:

  • 壓歲錢
  • 利市
  • 現代快報
  • 史上最大騙局
  • 缺口
  • 大民俗
  • 賀新
  • 發微
  • 洽洽
  • 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