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老北京過年習俗:還你一個原汁原味的傳統春節
老北京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一頂新氈帽!“老北京人過年,一般從“臘八”開始,一直延續到元宵節後。舊時北京的一首民謠中説:老婆老婆你別讒,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現在的春節已經和老北京過年不完全一樣了,我們一起回憶一下老北京過年那些老理兒。
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中國農曆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農曆十二月稱臘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説,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粥傳説來自印度天竺,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紀念日,俗稱“臘八節”,在佛教稱“法寶節”。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曆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