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為國找油不言苦 期盼能源好又多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4日 04: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22日,農曆臘月廿九(除夕)。記者按照約定,驅車前往冀東油田,探訪堅守在生産一線的一線鑽井工人。

  出京200余公里,下了高速不遠處,突然駛入一條很顛簸的土路。記者留意了下導航,導航圖上顯示前方是一片藍色。同行的項目經理孫大成介紹説:“這裡是曹妃甸五號島,是填海造起來的人造島,地圖上沒有這塊地。路本來也沒有,是油田為了我們鑽探方便,弄了條簡易的便路。”

  路越走越荒涼,一路上看不到人煙。記者不禁嘮叨,“你們工作的地方太偏了。”副經理魏珂華接過話茬:“石油工人工作的地方不是荒灘就是戈壁。這是我們工作過環境最好的地方了!離唐海縣城僅僅50多公里,我們過去在塔裏木工作時,離城區最近的作業點得400多公里,許多都在1000公里以外。”

  大約在這種似路非路的土道上走了半個多小時,我們看到了一片鐵架子,司機説:“快了,那鐵塔就是我們鑽井隊的。”

  下了車,一陣寒風撲面而來,令人不禁哆嗦起來。記者看到整個鑽井工地很簡單,用鋼架搭起的一個大鑽井平臺,左側三排鐵皮房,一看就是宿舍區,左前方一排鐵皮房,一看就是辦公區。雖然工地在荒野外,但被鑽井工人們打理的井井有條。

  鑽井工人們正有條不紊的進行作業。值班的書記李彥國,邊帶著記者參觀,邊介紹左邊的一排機器是排水的,右邊的一排機器是排泥的。記者看到轟鳴的機器旁有幾名“全副武裝”(穿著防寒套服)的工人在不停的巡視著,清理泥漿和污水。李彥國説:“這裡海風大,很冷,工人作業必須穿得嚴嚴實實。”

  隨後,我們爬上了五十多米的鑽井平臺。爬到平臺上,感覺風更大了、天更冷了。我們看到6名工人,正在忙著下鑽桿。鑽桿帶上來的泥漿,濺了工人一身。許多泥點在工人身上結了冰。李彥國介紹:“我們只要鑽桿一動就不能停歇。工人必須24小時在平臺上輪流作業。最近是一年最冷的季節,我們換班比較勤,2小時一班,要不工人凍得受不了。”

  項目經理孫大成介紹説:“去年我們鑽井總進尺102600米,平均每個鑽井隊25600米以上,是冀東油田有史以來沒有的。冀東油田地下結構複雜,鑽井業務很難開展,不好找油。但國家需要油,這就需要我們珍惜每一次機會,把能源找出來。我們到這裡打了27口井,26口出油,效率還是很高的。”

  回到辦公區,記者找油田工人們嘮了嘮。“你們過年不回家,在一線很辛苦!”

  “我們鑽井工人不知道什麼叫節假日。鑽井就是命令,一鑽就不停,沒考慮過休息的問題,”工人常寶亮説。

  工人王明月説:“和其他兄弟鑽井隊比,我們這點苦不算啥。我們有的井隊在伊拉克,工人們冒著生命危險在作業;我們有的井隊在沙漠,工人兄弟們幾個月洗一次澡。我們的老前輩鐵人王進喜年代,由於設備有限吃得苦更多。作為鐵人傳人我們必須真抓實幹,為祖國多找油。”

  項目經理孫大成説:“我們來冀東油田越幹越有信心了,這裡肯定有更多的油,只不過我們沒摸著富礦點,我相信不久就會有新突破。又好又多的石油遲早會被我們探出來。”

  不覺已中午時分,記者看到工地上已年味十足。挂燈籠的、貼對聯的、包餃子的,沒在一線的工人們,也沒歇著,在張羅著年事。

熱詞:

  • 找油
  • 能源
  • 冀東油田
  • 鑽桿
  • 好又多
  • 鑽井隊
  • 鑽井平臺
  • 鑽井工人
  • 真抓實幹
  • 導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