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除夕是緊張的開始(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3日 2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又是一年除夕到,對於現代都市人來説,這意味著開始休閒、娛樂與美食,但在老北京人看來,這卻是緊張的開始。

  在農耕時代,人們最看重敬畏,最鄙夷懈怠,而每個人的精神狀態,皆由“家神”來負責,即灶王爺。灶王爺把持著“上天言好事”的權力,如果一年表現不佳,來年運氣必然受影響,但每到小年,他都要去彙報工作,除夕才回來,這幾天是難得的放鬆期。

  在老北京,有“趕亂歲”的説法,即趁此時機嫁娶,這就給自己一個藉口,可以酗酒、暴飲暴食、胡言亂語等,即使沒有嫁娶,也可以賭博之類,放鬆一下緊張了一年的神經。

  可到了除夕就不行,因為晚上各家都要辦接神、接灶儀式,否則不能正式過節。灶王爺歸位後,家人言語必須謹慎,放鬆的神經重又崩緊。

  雖然對灶王爺多有戲弄,明代以前,送灶時是往神像嘴上涂酒糟,以期灌醉他,而明代以後,隨著制糖技術的普及,改成了關東糖,但連清朝皇帝也傚法民間,給灶王爺抹糖稀,可見半信半疑,並不完全是惡作劇。

  正是由於古人與今人對除夕理解不同,所以在行為方式上出現了巨大差別,許多習俗雖然傳承下來,但已經變了味,以貼門神為例,現在多是金童玉女,但他們哪是用來看門的呢?老北京的門神分三種,第一種是“大門門神”,1米2左右,是武將,這是用來當邪魔外祟的。第二種是“街門門神”,只有大門門神一半大,算是第一道防線,提醒鬼怪們此處已設防,內有伏兵,不要自討苦吃。第三種是“屋門門神”,放在家中,和街門門神差不多大,不過是裝飾用,多用“麒麟送子”圖,是兩個粉面的娃娃。

  再比如貼春聯,出現很早,但真正流行始於明代,傳説是朱元璋下令家家必須貼此物,以營造年節氣氛。春聯原本寫在桃木上,桃木為紅色,故後來春聯以紅為主,但廟宇需用黃紙,至於有喪之家,也不可以用紅紙,第一年用白,第二年用綠,第三年用黃,守制三年後,才可再用紅。但清代宮廷因崇尚白色,故春聯多用白紙,但有藍邊,以與服喪區別。

  春聯的寫作需要一定文學功底,今天人們貼出來的對聯,絕大多數有嚴重的錯誤,如果被真正老北京看到,恐要笑掉大牙。

  貼對聯、門神、窗花,家家必有,此外除夕晚上祭拜祖先、神靈,這也絕不能馬虎,相比之下,初期吃餃子倒並不是規定動作。明代老北京過年既可以吃餃子,也可以吃年糕,但到了清末,餃子已成了必不可少的食品。

  緊張的內容被忘掉,休閒的內容被銘記,這也許是年味變淡的根本原因,看來,要想復歸春節的魅力,還是要從虔敬處入手。

  唐山/文

熱詞:

  • 灶王爺
  • 送灶
  • 除夕
  • 明代
  • 老北京
  • 麒麟送子
  • 桃木
  • 文學功底
  • 貼春聯
  • 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