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光明日報:國産電影應塑造積極正面的國家形象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9日 0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十三釵》等從關注事件轉化為關注人物個體,從偏重於關注偉人轉變為更多地關注普通人。

  一個國家的國家形像是其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的綜合呈現,而文化藝術作為政治和經濟基礎以及國家歷史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彰顯一國形象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作為影響面最廣、受眾最多的藝術形式,電影在對國家形象的正面塑造上有着天然的優勢和責任。廣泛而巨大的感染力,迅速發展壯大的産出規模,繁盛的藝術創作局面……近年來,國産電影在塑造國家形象過程中擔任的使命日益凸顯。

  嚴峻的現實是,西方電影尤其是美國大片,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裹挾於藝術與娛樂之中,進行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灌輸,有的還對我國國家形象進行非客觀描述,甚至有意歪曲、負面表述。

  相比之下,我國電影創作中,國家形象塑造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創作者對如何正確塑造國家形象的意識也相對淡薄。在一份電影對未成年人影響的問卷調查中顯示,未成年人對當前中國電影中表現的中國國際形象和華人形象的認同率不高,被訪未成年人對電影中國家形象的認知度和滿意度令人堪憂。

  塑造國家形象的訴求,在電影創作整個敘事邏輯中,應該作為最終導入的心理印象為觀眾所認可,而不是單純以視覺符號用直白、概念演繹式的方式錶現出來。我們的電影藝術需要向文化的多樣性拓展,以海納百川的包容性不斷吸收現代藝術中的成果。

  《開國大典》、《重慶談判》、《國歌》這樣直接關注重大事件的題材在中國電影創作中已經得到很好的展現,並在藝術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後面的創作怎麼辦呢?

  這幾年國家形象的銀幕呈現從宏大敘事逐漸向小角度的深入表達轉化,從關注事件轉化為關注人物個體,從偏重於關注偉人轉變為更多地關注普通人。比如《唐山大地震》講的雖是關乎民生的重大事件,但是影片卻選取一家人的命運切入;《金陵十三釵》更是平民化的視角,不論是學生、妓女,還是士兵,在抵抗外辱的時候迸發出來的人性光輝,令人動容。從電影中對這些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傾情塑造中,我們看到了中國國家形象的本質,這種創作思路值得業界學習借鑒。

  不管是敘述故事,塑造人物,還是描繪場景,中國電影都在某種程度上向世界展現着中國形象,這事關我們國家的文化安全,不能有半點馬虎。塑造積極正面的國家形象應成為所有電影工作者共同的責任和使命,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神聖的使命感將國家形象的塑造裝在心中,並付諸今後的理論評論和電影創作中。

熱詞:

  • 國家形象
  • 電影創作
  • 國産電影
  • 描繪場景
  • 國家歷史
  • 塑造人物
  • 電影藝術
  • 開國大典
  • 重慶談判
  • 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