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公眾人物“説話”須堅守公道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9日 0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廣東佛山市人大代表方明在分組討論時説:“百姓是教好的,不是養好的,就像溺愛的孩子,不可能是孝子,溺愛的百姓也可能比較刁民。”在方明看來,這番話是言為心聲,表達的是一種期待。而在網民和一些媒體人眼裏則是“雷人”話語,“透著一股腐朽子民味兒的‘教化論’”。人大代表在“兩會”上發言引發軒然大波,方明並不是首例,在其他地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表“雷人”觀點的現象也時有出現,這值得深思。

  人大代表開誠布公發表自己的觀點,是法律賦予的責任,更多的代表敢於講話,是好事。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面對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繞不過去,回避不了”的問題,必須“有人看見,有人講”。人大代表更應有一雙慧眼,並&&執言。如果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矛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緘口不言,就可能出現一個誰都不願意看到的聽不到真實聲音的局面。

  所以,還是要鼓勵和提倡“敢説話,能説話,説真話”。毛澤東同志早就説過,“有問題擺到桌面上來”。而“兩會”就是一個很好的桌面,在這個桌面上大家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如“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等問題是不是客觀存在?如果存在,如何解決?讓大家發表意見,加以分析、研究、探討。如果所有代表都按照既定程式“被發言”,沒有思想的交鋒,沒有觀念的碰撞,就難以有真正意義上的認識統一。

  事實上,“原生態”的發言,特別是在某個觸點之下的“即興發言”,往往很難做到“滴水不漏”,這可以理解。但這並不是説就可以口無遮攔。公眾人物,在“兩會”或面對媒體發言時,代表的畢竟不是一個“自然人”,説出去的每一句話都應向公眾、社會和輿論負責。講分寸,表達的觀點就容易被大家接受,達到動機與效果的統一。不講分寸,往往會“話與願違”。比如,方明代表這段話的本意,可能是希望“加強對國民的教育,以進一步提高國民的基本素質”,“政府應該關心愛護群眾,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但對少數人的不合理訴求,也要加強引導,不能一味地遷就”,但用了“養好、孝子”,“溺愛、刁民”等詞,就明顯不妥。

  由此看,提高公眾人物的話語水平非常重要,包括人大代表,概莫能外。但“這個水平”不是開口閉口都是口號,都是領導“語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也不是巧舌如簧、八面逢迎,而是要堅持一個基本常識──“説話要講公道”,要講公平、公正、合理的道理,要講人情公道、沒有私念、是非分明的道理。這一點把握好了,公眾人物説話就不會那樣“雷人”。

熱詞:

  • 兩會
  • 人大代表
  • 公眾人物
  • 雷人
  • 即興發言
  • 語錄
  • 原生態
  • 自然人
  • 桌面
  • 改革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