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科生學數學:莫讓學生服務了“規則”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0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Xinhua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著名學者陳平原説過,大學的難處在於如何“為中才立規則,為天才留空間”。天才畢竟可遇不可求,那麼大學教育如何為廣大“中才”立“規則”就至關重要了。

  我以前在某大學任教的時候,講到歷史語言學,一個學生在台下私語:兩百多年前德國的老古董,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我當即大怒,向該生闡述了二十分鐘的歷史語言學的重要性及如何有用。説來也巧,後來這位同學考上了語言學專業的研究生,導師是搞音韻學的,讓她做漢字特殊字音的演變。她見到我説:“當年向你道歉時心中還是不服的,今天算是知道它有用了!”因為歷史語言學最拿手的就是研究音變的規律與例外。

  這件事兒説明兩點。第一,某門課程是否有用,處於接受知識階段而鮮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大學生有時候是不甚清楚的,甚至是無法判斷的;第二,某門課程是否有用,是針對具體個體的;如果這名學生後來讀的不是語言學,那麼我在她心中的印象恐怕永遠無法改變了。毫無疑問,大學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是屬於“規則”的,這個規則如何高效運轉而不機械,讓學生在規則中暢游,是個大問題。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2011級的朱驍(化名),給校長李培根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一位文科生學數學的無奈。根據《新京報》“京報調查”結果顯示,70.0%的人認為文科生需要學習數學,因為學生要文理兼通、全面發展,36.4%的人認為應該讓學生自己選擇,不要對所有學生“一刀切”硬性規定。

  我們知道,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過程。既然是準備,那麼實施準備工作的國家、社會、學校、家長就會有“未雨綢繆”的心理,就會有“法乎其上”的期許;其結果就是要讓受教育者盡可能地學知識,長本領,以備未知之將來。我們今天討論文科生要不要學習數學,德國數學家魏爾斯特拉斯一百多年前也曾説:“一個沒有幾分詩人才能的數學家決不會成為一個完全的數學家。”但受時間、精力及社會分工所限,受教育者又必然要走向“術業有專攻”。要解決這兩者之間的矛盾,科學的專業和課程設置至關重要。70.0%的公眾認為文科生需要學習數學,我想一方面是緣於公眾的教育要“上法三代”、“旁採泰西”心理,一方面也映射出我們高等教育的專業和課程設置出了問題。

  我們的教育重應試,在高中就文理分科,大學各專業間更加壁壘森嚴,相當於我們在準備階段就用“規則”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於是乎,在教育的最後一個階段,開始修修補補,讓文科生必須修數學,讓理科生必須修大學語文。美國高中沒有明確的文理分科,大學第一年通常也是不分專業的,進行“通識教育”;美國的大學在分了專業以後,除了幾門核心科目必修外,其他都是選修課。對新聞學院來説,數學絕不會是必修課,如果你有興趣或者有需求,比如以後想當財經、科技記者的,就可以去自願選修數學相關課程。而我們的大學,基礎課程太多,必修課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八十,學生在“被規則”中只能壓縮自己的興趣空間。

  文科生要不要學數學,折射出的是中國教育的“規則”問題。“為天才留空間”我們不敢想象,就是“為中才立規則”我們也沒有做好,因為“規則”本來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但是今天,不知學生為應付這些“規則”而費了多少思量,添了多少煩惱。

  □李計偉

  (來源:Xinhua)

熱詞:

  • 規則
  • 文科生
  • 全面發展
  • 語言學
  • 通識教育
  • 學習數學
  • 新京報
  • 基礎課程
  • 大學語文
  • 課程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