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債券市場不應回避信用風險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0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熱話題

  從去年起中國債券市場的信用事件就開始絡繹不絕,2012年也被兩起信用事件拱開了大門,市場擔驚受怕。

  中國債券市場對於信用風險的定價能力還處於原始的階段,原因就是缺乏實際違約的出現,從未跌倒過的孩子是學不會走路的。

  債市規模經過前三年突飛猛進的增長,企業發債融資佔全社會融資總量的比例已經從1.6%上升至8.5%,但進一步增長已經遇到了瓶頸。高等級大塊頭央企的發債規模大多快達到發債上限,目前只能靠私募債、超短融等非常規品種緩慢增長,而增長潛力巨大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債券無論其票面利率有多高,也乏人問津。這實質上反映出當前債券市場中各類主體幾乎都在回避真實的信用風險,部分是機構主動回避,部分是監管要求導致。

  增長空間巨大的高收益債券實際上處在高供給低需求的困境。首先,中國的金融資産90%在商業銀行體系內,商業銀行自營資金的低風險偏好決定了中國金融資産的低風險偏好。改變這一現狀的路徑就是鼓勵金融機構開展資産管理業務,讓存款通過資産管理産品進入資産市場,提高收益水平。

  其次,金融機構對待債券信用風險的態度應從規避到經營。隨著機構經營實現硬約束,經營目標越來越市場化,對待債券信用風險的態度將會逐步轉變。監管機構不能充當投資經理的角色。

  再次,監管機構和媒體對於債券信用事件應給予建設性的管理和關注。信用事件並不是洪水猛獸,關鍵是促成市場把不同風險資産與不同風險偏好和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相匹配。(石磊)

熱詞:

  • 信用風險
  • 債券市場
  • 風險偏好
  • 風險承受
  • 風險資産
  • 金融資産
  • 監管機構
  • 資産管理業務
  • 收益水平
  • 主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