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天下本無事,媒體自擾之?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0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在第六屆人民社會責任獎頒獎盛典上,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接受採訪時表示,“近些年不少所謂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是有人故意炮製出來的,但一些媒體卻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大做文章。這對消費者和企業都沒有好處,在世界上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見1月11日《中華工商時報》)

  於一場表彰社會責任的頒獎典禮上,“食品安全問題是媒體炮製出來”的觀點着實令人驚詫。即便我們善意地來理解,宗慶後所説的也是媒體對公眾“壞消息綜合徵”的利用:浩瀚的現代信息海洋裏,負面內容易引發受眾興趣,他們分享負面內容,併發泄情緒。一些媒體有意報道食品安全問題,迎合公眾不滿,於是問題就被人為地放大與失實了——果真是這樣嗎?

  不錯,食品安全問題的確正日益成為當下的新聞富礦,但披露食品生産、流通與銷售領域的種種亂象,不正是媒體報道的責任之一嗎?只要消息內容具有新聞性和權威性,報道秉持了真實、客觀的原則,媒體就不應被問罪與苛責。事實上,眾多爆出來的食品安全事件,並非過於放大,而恰恰是“縮水”了。一方面,新聞媒體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爆出所有的食品安全新聞,另一方面,媒體報道也受制於商業等諸多外在因素,有的報道很難面世。

  由是觀之,新聞報道儘管只是“有限報道”,但披露食品安全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消費者的糟糕感觀。直麵食品安全,消費者的情緒到底來自何處?它不過來自監管不力,來自食品安全問題的氾濫現狀。媒體披露真相,正是一種對監督的倒逼,監管者會在新聞報道後進行“後髮式治理”,開展行業整治等。

  沒有無緣無故的消費者情緒,也沒有只生活在食品安全新聞裏的消費者。説到底,食品安全問題之所以會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消費者之所以始終心意難平,一切均是基於現實的某種投射:當種類繁多的有毒食品添加劑幾乎可以串聯為市場經濟的“三言二拍”,當地溝油治理跨過一年又一年,這些樸素的生活經驗已經構成消費者整體的食品安全印象。這是真實的現實狀況。報道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存在,不報道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同樣存在。而在報道出來之後,解決這些問題的速度才能更快。

熱詞:

  • 食品安全問題
  • 消費者
  • 中華工商時報
  • 監管者
  • 地溝油
  • 受眾
  • 亂象
  • 頒獎典禮
  • 新聞性
  • 有毒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