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儘早建設 自然博物館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方日報訊 (記者/鄭佳欣)2010年平均到每個廣州人身上的科普經費不到1.3元。廣州市人大代表王可煒昨日建議,廣州有必要儘早建設自然博物館,進一步完善廣州的科學文化設施,同時由市政統籌建設一批有特色、針對性強的中小型專題科技類博物館,以滿足公眾的多樣化需求。

  王可煒介紹,據調查了解,廣州目前擁有科技類博物館10家,其中3家科技館,7家科學技術博物館,但與北京、上海等城市同期比較,科普設施數量上仍存在較大差距。北京擁有科技類博物館78家,其中科技館8家、科學技術博物館70家,上海擁有科技類博物館79家,其中科技館9家、科學技術博物館70家。

  他表示,2010年財政劃撥廣州市科協的經常性科普經費只有1655.79萬元,平均到每個廣州人身上的科普經費不到1.3元,與上海人均科普經費投入超過11.82元、2008年北京人均科普經費投入達11.59元、2010年蘇州市超5元、杭州市超7元具有明顯的差距,“這與廣州的GDP和城市發展水平並不相稱”。

  “廣州市仍然存在科普場館總量不足,公眾科學素養偏低,科普投入不夠等問題。”王可煒指出,廣州作為華南地區的中心、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卻一直沒有建自然博物館,這與廣州在國內的地位極不相稱。

  他表示,廣州市現在已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廣東科學中心,如能充分利用已有條件,在其周邊興建大型自然博物館,將能更大限度地促進科學中心和自然博物館的資源共享和功能發揮,加速提升公眾的科學素養。他還建議廣州市結合産業結構和發展實際,由市政統籌建設一批有特色、針對性強的中小型專題科技類博物館,以滿足公眾的多樣化需求。

  根據2010年教育部門統計數據,全市各在校中小學生人數約140萬。王可煒建議,廣州市各中小學開展試點,由政府部門投入經費資助,解決學生交通、保險、門票費用,教育主管部門為學校提供政策支持,引導和鼓勵中小學師生到科普場館開展科學實踐活動,確保全市中小學生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科普場館的科學實踐活動。

熱詞:

  • 自然博物館
  • 科技類
  • 2010年
  • 中小學生
  • 科學實踐
  • 科學中心
  • 2008年
  • 公眾科學
  • 門票
  • 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