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全民科普計劃在行動 2015年超5%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2日 0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製圖:蔡華偉

  【閱讀提示】

  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加強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面向公眾的科學普及。

  ——摘自“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

  對話人:

  齊 讓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徐延豪委員(中國科技館館長)

  謝克昌代表(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近幾天來,列入“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正成為引起代表委員關注的新名詞。

  過去五年,中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翻了一番,實現了從1.60%到3.27%的飛躍,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超過預期。

  代表委員們認為,國家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核心是自主創新,而自主創新的關鍵就是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這項行動計劃不是致力於培養高尖端的科學家,而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基礎性社會工程。

  “十二五”:從3.27%到超過5%

  這一全民科普計劃已經有了方案。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提供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5%,相當於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水平。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中國一直在行動。早在2006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就被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旨在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儘快使全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提高,實現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成年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長遠目標。這一次,它首度“晉級”五年規劃。

  在全國政協常委、科協副主席齊讓看來,這説明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已經不僅僅是科技界的事情了,已成為全社會、整個國家的事情。未來五年,將是該計劃取得突破的關鍵時期。

  從“補短板”到全民“大科普”

  什麼樣的公民,算是具備基本科學素質?專家認為,重點在“四科一能力”: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十一五”期間,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人口、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是普及全民科學素質的三個薄弱人群和一個重要人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館館長徐延豪介紹,青少年既是科學素質弱勢群體,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群體;農民和城鎮勞動人口是科學素質相對較低的人群;作為國家政策的決策者,黨政機關幹部更應培養科學的發展觀念和科學決策的能力。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代表説,1992年第一次進行公民素養調查,有調查人員反映:“許多農民聽不懂跟科學知識有關的問題。”而過去五年,農民和城鎮居民的科學素質變化明顯。城鎮勞動者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從2005年的2.37%提高到2010年的4.79%,農民則從2005年的0.72%提高到2010年的1.51%。

  齊讓説,“十一五”期間,行動計劃是以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而“十二五”工作重點變成了全民,社區居民也納入其中。從過去的“補短板”到現在的“大科普”,顯示了科普思路的轉變。“科普就是民生,一個家庭就是一所學校”。

  力爭每所中小學有1名科普輔導員

  “近10年來,我國的科技類博物館由約250座增至約580座,每年建成開放的數量約在33座。從新建館的絕對數和增長幅度來看,超過了任何國家,但場館利用率仍顯不足。2009年的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結果表明:分別有73.0%和78.1%的調查對象在過去一年裏未參觀過科技館等科技類場館或自然博物館。” 徐延豪認為,讓更多的人主動走進科普場館是“十二五”期間科普工作的突破口。

  “科普人才建設工程”,將成為推進全民科普行動的另一大突破口。齊讓説,這項工程跨度10年,預計到2020年,全國科普人才總量將達400萬,比2008年的176萬人增加224萬人。力爭全國每所中小學至少有1名科普輔導員,縣以上青少年科技活動場所至少有1名科普輔導員。

  “期待‘十二五’期間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能比5%更高。”齊讓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