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60.7%受訪者認為博物館免費開放後服務沒跟上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2日 06: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月11日,錢學森誕辰百年之際,位於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圖書館,于當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參觀人數超1200人。據了解,該圖書館館藏各類文獻、資料、實物84500余件。在此常設的錢學森展,共展出15000余件各類文件資料和實物。杜欣攝(資料圖片)

  今年是我國實行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的第三年。今年節假日期間,江西省某高校職工韋瑋參觀了全國各地十幾個博物館。他發現,現在很多博物館免費了,硬體設施也很好,“哪怕只是靜靜地待在裏面,自己好像都變得不一樣了”。不過,他坦言目前中小城市的博物館種類比較少,“大家喜歡看的展覽通常要到大城市才能看到”。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2085人進行的在線調查發現,60.7%的受訪者今年去過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其中25.3%的人去過3次以上。

  在人們去過的博物館中,“地方博物館”成為首選(44.5%),其次是“科技館”(19.7%),“故宮”排名第三(17.8%),接下來依次還有革命軍事博物館(17.7%)、國家博物館(16.4%)、名人故居或紀念館(14.6%)、美術館(14.1%)、民間特色博物館(12.2%)等。

  受訪者中,“80後”佔40.5%,“70後”佔36.6%,“60後”佔12.1%。

  實行免費開放政策後,博物館面臨巨大挑戰

  公眾去博物館出於什麼目的?調查中,相對比較普遍的意圖是接受文化熏陶(56.5%)、接受藝術感染(42.1%)和休閒(36.1%),其他依次還有培養孩子興趣(33.9%)、愛好(30.1%),湊熱鬧(22.9%)等。

  “現在很多家長認識到博物館對孩子成長有益。”北京市市民張啟平説,他去過北京冰川博物館,雖然這個館面積不大,交通也不太便利,但在那裏可以看到第四紀冰川時代的地貌、植被、生物環境及人類進化過程,“這樣活生生的歷史,比書本知識來得更生動直接。”

  張啟平曾去歐美國家旅遊,幾乎每到一個國家,導遊都會安排參觀博物館。像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雖然門票收費,但是參觀者仍絡繹不絕。與之相比,他覺得國內的博物館平時去的人太少了。

  調查顯示,50.3%的受訪者感覺身邊平時去博物館的人較少,26.4%的人感覺“一般”,只有19.3%的人感覺人數“較多”。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黃春雨指出,其實在發達國家,也只有不到18%的人經常參觀博物館,而且參觀群體以中産階級為主。我國故宮在今年“十一”黃金週期間,每天接待觀眾超過13萬人,這是世界上其他博物館無法做到的。尤其是我國實行免費開放政策後,博物館吸引了社會各界不同層次的公眾,也讓博物館面臨巨大挑戰。

  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志願者王勤怡覺得,現在觀眾素質有待提升。比如,博物館裏展出一些珍貴的皮毛,一些觀眾看到“禁止觸摸”的牌子卻視而不見,自己摸完還抱著小孩兒去摸,這導致一些展品的不正常損壞。如今博物館極缺乏專業維護人員,上報維修展品需要很長時間。這給博物館和其他觀眾造成很大不便。

  調查中,60.7%的人認為,博物館免費開放後管理服務沒跟上;38.3%的人感嘆一些觀眾素質有待提高;37.0%的人對博物館藏品腐蝕、安全等問題表示擔心。

  51.4%受訪者認為博物館展覽形式老套,質量不高

  韋瑋發現,目前不少地方的博物館除免費的基本陳列外,還有“各種需要自費的奇怪展覽”:有的東西原本是在基本陳列裏的,現在卻放在特展裏收費展出;有的收費展覽實物很少,就用照片湊數……在他看來,這都需要相關部門加以監管和規範。

  “博物館最大的問題是同質化。”韋瑋感覺,各地博物館的展品和展覽形式都差不多,很少有博物館做出特色,“一些博物館去了一次就足夠了,因為很少有新展覽。”

  本次調查發現,51.4%的受訪者也認為博物館展覽形式老套、質量不高。

  “博物館應好好研究自身的特色館藏,做出高質量的展覽。”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潘守永認為,我國博物館在專業化程度上有所欠缺,和社會對博物館的需求還有差距。比如,一些博物館從燈光色彩到陳列方式都冷冰冰的,讓人有距離感。其實,博物館應該站在觀眾的角度設計展覽。

  潘守永介紹,湖南省博物館的基本展品是馬王堆陳列,但是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博物館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修改展覽設計,還把當年參加馬王堆發掘的人員全部採訪了一遍。採訪問題也很細,具體到一個印章是怎麼挖出來的。然後,他們把採訪視頻放到展廳裏讓觀眾看。“用心到這種程度,辦出來的展覽沒有不吸引人的。”

  “博物館陳列展覽一定要建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不能急功近利。”黃春雨説,一些歐美國家博物館展覽的設計週期一般不低於3年,很多展覽要準備5~8年。而我國一些博物館,為了地方政府的政績需要,往往從新館建設到展出,兩三年就搞定了,這樣的展覽質量和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博物館存在哪些問題?調查中,61.1%的人感覺一些地方把建博物館當成“面子工程”;37.0%的人認為博物館缺乏整體發展規劃和標準;37.5%的人感覺博物館運營收入不透明;36.1%的人認為民辦博物館太少;21.4%的人感覺博物館的“回頭客”太少。

  博物館不僅要有“文物保護”還應注重“文化教育”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認為,現在博物館已成為很多城市重要的基礎文化設施,面對新時代和公眾需求,博物館應考慮新的定位不僅要有“文物保護”,還應注重“文化教育”。

  “博物館教育要放下身段,嚴肅的題材也能做得有趣。”潘守永介紹説,北京文物局和北京市教委曾針對青少年做過“博物館參觀護照”,中小學生去一個博物館就給蓋一個圖章,最後進行評比。結果最受同學們喜愛的是一個考古博物館。那家博物館人員設計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尋寶,有專業人員講解考古工作,指導學生怎麼去“挖寶”,原本嚴肅枯燥的考古讓學生們感覺妙趣橫生。

  黃春雨説,博物館對培育青少年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博物館是一個遺産機構,而遺産是一個民族想象力和創新力的源泉。如果青少年能從我們五千年的文化遺産中尋求力量,對民族未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機構,對全面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質,也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們對博物館的發展有哪些期待?調查中,70.7%的受訪者希望免費博物館越來越多;71.7%的人希望民眾真正明白博物館的價值;60.7%的人期待去博物館成公眾日常生活;51.3%的人建議博物館重視藏品維護、安保等工作。

  此外,還有40.9%的人希望發展多種類型的民間博物館;38.8%的人建議博物館對展覽活動設置準入門檻;35.9%的人建議博物館公佈運營收入去向。

熱詞:

  • 文化教育
  • 北京市教委
  • 故宮
  • 科技館
  • 挖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