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孩子的困惑:媽媽越輔導我作業寫得越慢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芳芳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 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幫助芳芳改掉寫作業時磨磨蹭蹭的現象。芳芳寫作業的時候總是邊做邊玩,不是喝水就是上廁所,要不就玩筆套、橡皮……半個小時的作業要用2個小時才能完成,而且正確率不高。隨著年級上升,芳芳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剛上小學的時候,芳芳完成作業的情況尚可,作業也不多,差不多修修改改一個小時就完成了,成績雖不是最好,但也還説得過去。芳芳媽媽顯得很著急,説了芳芳一大堆的壞習慣:寫作業的時候坐姿不好,頭太低;拿筆的姿勢不好;做題的習慣不好,總挑自己喜歡做的先做;經常忘記作業;書包也收拾不好;寫字檯也收拾不好……

  但是在芳芳看來,她速度這麼慢也不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作業剛做了沒兩分鐘,媽媽的聲音就響起:“這個題目不是這樣做的,這樣做會麻煩很多,你想想看,有沒有其他方法?”芳芳寫到一半的題目被打斷。媽媽的指導、芳芳做作業、芳芳上廁所喝水等行為交替出現,作業也就完成了兩道題目。媽媽越來越著急,輔導孩子,孩子好像不聽,還跑來跑去,很挫敗。孩子做作業的頭越來越低,越來越緊張,每跑出去一次回來的狀態反而要輕鬆些。

  指導:周愛珍(“陶老師熱線”輔導老師)

  由於低年級的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會建議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輔導作業是主要內容之一。但是不同的輔導方式會對孩子的行為産生不同的影響。案例中,芳芳媽媽著急地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是,越著急,行為越不能控制——不停的指導、抱怨,打斷孩子自己的思緒,阻礙孩子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孩子對完成作業越來越沒有信心(不停體會到做錯的感受),讓孩子越來越依賴家長的思考,讓孩子越來越難以忍受完成作業的時間。孩子會選擇用不停的上廁所、喝水來阻止媽媽的聲音,緩解內心的不舒服。

  為什麼像芳芳媽媽這樣的媽媽會變成如此呢?第一,媽媽的忙碌。對於家庭來説,媽媽們負擔的“任務”會相對多一些,每天像打仗一樣,一樣都不能丟,一樣都不敢丟。早上送孩子上學後趕緊上班,不能遲到,上班競爭也很大,必須做好,下班了趕緊來接孩子,有時候還不得不讓孩子在學校待會兒。等回到家,自己很想幫助孩子培養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但是總希望孩子快點完成,這樣孩子能夠休息,自己能夠去煮飯,收拾家務;第二,無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作業,總覺得孩子的速度太慢,總覺得孩子的方法不夠完美,忍不住幫忙;第三,不能持續地鼓勵孩子。偶爾也鼓勵孩子,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抱怨孩子沒有出現值得鼓勵的行為,忍不住的指責和糾正,不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做一些改善:①媽媽要和孩子商量,什麼樣的輔導方式孩子最喜歡,爭取用他們最喜歡的方式進行輔導。②使用表格來幫助媽媽和孩子共同調整各自行為。首先由媽媽開始,孩子對媽媽實行考評。考評過程中媽媽要多反思改進,少攻擊指責。其次是互相監督對方的行為並記錄。③鼓勵並促進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揚子晚報 朱姝)

熱詞:

  • 媽媽
  • 孩子會
  • 輔導孩子
  • 孩子養成
  • 任務
  • 做作業
  • 家長
  • 幫助孩子
  • 互相監督
  • 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