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農民工子弟的教授奶奶陳怡敏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7日 19: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67bf3e2f488948b88545b88345ce928f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記者袁濤 報道)陳怡敏,白髮蒼蒼,皺紋滿面,身體佝僂,一看就知道她是個飽經滄桑的人。81歲了,她的思維還十分敏捷,清亮的聲音被時光浸得特有磁質屬性,50年前的事情描述得那樣清晰明了。陳怡敏率真,沒有做作,年過八旬了,語言裏依舊掩不住鋒芒,所謂世故圓滑大概與她無關。70歲那年才算真正從教學崗位上退休,沒辦法面對大學生傳道授業,這位忙慣了的老太太與“農民工”子女結下了深厚的“祖孫情”,她給孩子們補習英語,而孩子們叫她“陳奶奶”,獨居的她非常喜歡這個稱謂。

     農民工子女更需要社會的關注

      陳怡敏真正開始關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特殊群體“農民工”的時間並不算長。從70歲那年真正退休算起,也不過是11年的時間。湖北醫藥學院周圍的農貿市場多半是從鄉下進城務工的攤販們經營著。這些攤販經營者們,每天疲於生計,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管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隨著父母進城的孩子們,多數都是在鄉下讀了四五年書後,中途到市裏插班就讀。這些孩子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很聰明,但是在校卻跟不上班裏的學習進度。尤其是外語這門課,他們中的許多甚至連26個英文字母都讀不下來。半生習慣忙碌的陳怡敏,當初剛剛退休的時候,很難接受數十年來養成“講臺——學生——寓所”三點一線規律的生活變被改變。2000年,她開始輔導鄰居家的、學院同事、糧店師傅的孩子們學習英語。“教授教英語”這個消息在孩子之間傳播著,能夠進入陳怡敏的“英語班”,在同學的目光中可以增添不少被羨慕包裹的眼神。不少家長聞知後,帶著孩子找上陳怡敏的家門,要求幫助補習外語。但是陳怡敏卻是個極其“挑剔”的人,不少家長吃了“閉門羹”。不了解陳怡敏性格的人認為這個滿頭銀發,很有學問的老太太是在“擺架子”或者“十足的小氣”。但是進入陳教授英語班的“幸運兒”們,大多數都是那些農民工子弟。

      陳怡敏告訴記者,這種選擇源自她樸實的情感,“那些整天忙碌的農民工工作之餘顧不上孩子的學習,我認為他們的孩子更需要幫助。”基於這個直觀的認知,她的補習班逐漸熱鬧,傳遞著淳樸的脈動。

      2003年春天的一個週末,陳怡敏去學院附近的菜市場買菜,看到一個小女孩趴在菜攤的水泥臺上寫作業,這個場景讓人感到心酸。經過詢問,得知女孩芳芳的父親是個殘疾人,從鄉下來市裏以賣菜為生,媽媽也整日忙碌打工。芳芳在農村上學時,沒有開設英語課,三年級轉入市區上小學時,她根本聽不懂英語老師在講什麼。陳怡敏決定幫助芳芳輔導英語,當年她已經是高血糖、高血壓、視力下降多種病纏身的73歲老人。但是她顧不了自身的病,從英文字母開始、每個單詞的發音開始點滴教起。一個暑假的時間,芳芳在陳怡敏的英語班裏補習了三年級上、下兩冊。開學後,陳怡敏慢慢鼓勵她建立信心,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敢於朗讀課文,儘管芳芳的確按照陳怡敏這樣説的去做了,但是挑剔的外語老師總是對芳芳不屑一顧。直到有一天,芳芳舉手翻譯了一篇難住了全班同學的英文故事,老師非常驚訝地看著這個以前連字母都認不全的農村女孩。在陳怡敏的幫助下,芳芳的外語成績很快就上去了,期末考試考了最高成績的A,語文、數學也都達到90分。從小帶大芳芳的爺爺,在電話那頭聽到這個訊息後,高興得就像是在過年。替芳芳高興的不止是家人,還有醫藥學院的老教授、孩子們的“陳奶奶”。

      “孩子,就是農民工寄託的最大希望。他們每天早上兩三點中起床去菜市場攤位上準備早上的菜品,他們這麼忙碌、辛苦真是讓人很感動的,他們希望孩子們通過讀書,希望孩子們不要繼續這樣的生活狀態。”陳怡敏對於幫助農民工子弟補習英語這件事情,沒有太多的想法,也沒有瞻前顧後,就是:“那就來我這裡學習吧”這樣一句簡單的話。

      11年來,陳怡敏沒有具體統計過教習孩子的數字,總是“大概有100多個吧”搪塞記者的追問。襄陽的亮亮、鄖縣的聰聰、單親家庭的珍珍……有太多的孩子,她都能講述一段故事來。陳怡敏告訴記者,自1956年大學畢業響應祖國號召去大西北新疆支農至1981年調入湖北醫藥學院這25年的時間裏,她與新疆各族淳樸的農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關注農民工、幫助農民工子女這些事情在她眼裏“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沒有什麼特別的。”

熱詞:

  • 陳怡敏
  • 農民工子弟
  • 教授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