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五常大米不能“肥了企業、苦了稻農”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過去的一年裏,知名的黑龍江省五常大米迎來好光景,大米不僅質量好,價格也是節節攀升,最貴的一斤甚至賣到了199元,但稻農賣給當地加工企業的水稻每斤卻不到2元錢。(1月3日《新京報》)

  出現這種現象,顯然是不正常的。發展綠色農業的根本目的,是向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綠色食品,增加農民收入。從五常市的情況看,以五常大米為標誌,綠色農業亦即有機農業確實發展起來了,但卻被加工企業賺了個缽滿盆盈,辛辛苦苦的稻農得到的實惠卻不多。五常米産地民樂鄉稻農張宏雷就是一個典型例證。他家種植20畝有機稻,總成本超過2.2萬元,總産2.5萬斤,按高價2元一斤出售,共收入5萬元。去掉種植成本,一家人忙活一年,種這麼多糧食也得不到3萬元。而據稻農反映,許多加工企業低價把水稻收去,“一扒皮”就賣十元甚至幾十元一斤,扣除加工費、包裝費,利潤高達10倍至20倍。

  加工企業對市場的壟斷,是稻農遭受盤剝的根本原因。目前,五常市在有關部門註冊的加工企業就達222家。這些企業形成的聯合體,控制了水稻市場,基本消化了年産25億斤水稻。一些企業不僅不履行訂單,一些訂單的內容也類似于“霸王條款”。如,一家企業的《水稻購銷協議》上明確寫著“水分不得超過16%”、“水稻保底價1.80元/斤”等。

  從當地政府的職責履行來看,稻農利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報道顯示,五常水稻産業基本是訂單農業,訂單水稻佔90%以上,最初是為了穩定米源,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但在實際運行中,一些糧企卻把市場風險推給農民,在訂單中“做手腳”,而有關部門也沒有為農民爭取更多權益,致使當地農民糧食根本賣不上高價。作為五常市綠色食品辦公室、五常稻米産業管理中心、五常大米協會一套人馬三塊牌子的負責人姜大偉坦承,這幾個機構的職能,是統一行使對稻米市場的引導和管理、帶領企業闖市場,而對稻農利益只字未提。對此,一位副鄉長説,如果一斤稻多為稻農爭取1角錢的話,每年就可為稻農增收2.5億元,但有誰願意去做呢?該市農業局一位副局長也説,五常的有機農業發展得很超前,稻農手中的水稻,應該賣到5塊錢一斤,但實際上相差甚遠。

  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其中包括要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産品,實現增值增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五常大米作為一種具有品牌價值的農産品,顯然不該“肥了企業、苦了稻農”。但願具有市場監管職能的當地政府,能夠在打破企業壟斷、維護稻農利益上有所作為。

  作者:侯文學

熱詞:

  • 稻農增收
  • 大米
  • 水稻産業
  • 加工企業
  • 持續增收
  • 做手腳
  • 霸王條款
  • 五常市
  • 綠色食品
  • 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