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穿上新鞋走得更遠”
上世紀80年代,地處環渤海地區的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成立之初,規劃面積是不足2平方公里的砂石荒灘,沒有任何資源“老本”可啃。30多年過去,開發區的土地面積翻了60余倍,以中信戴卡為主要動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在此茁壯成長。河北省發改委、省財政廳于9月份公佈了《2016年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示範基地名單》,秦皇島開發區因智慧製造業入選,躋身14個河北戰略性新興産業示範基地之一。
圖為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汽車零部件生産基地——中信戴卡汽車輪轂生産線。崔子昕 攝
秦皇島開發區的成長故事是河北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新動能的一個縮影。今年5月份,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河北鋼鐵煤炭去産能攻堅戰動員會上“支招”,要在化解過剩産能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統籌做好去産能和轉動能的工作;堅持壓減舊産能、培育新動能兩手抓,加減乘除一起做,實現結構優化、動力轉換,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做好化解過剩産能的同時,河北正將戰略性新興産業扶持成為發展新引擎。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關於深入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河北的決定》《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先進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産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等7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為發展重點,打造新的主導産業。
大量的優秀人才和豐厚資金涌向北京和天津,在強大的“虹吸”效應下,緊鄰京津的河北不佔優勢,不禁有人質疑河北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潛力和前景。近幾年,河北一次次用行動打破猜想。
“為什麼不來河北?不落戶滄州?”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滄州工廠經營支援部總務科科長高岳峋説道,“這裡有好的扶持政策,大量的工業用地,又有緊鄰京滬高速和黃驊港口的交通優勢,是京企外遷的理想之地。”高岳峋作為公司第一批來到滄州的員工,見證了項目從開工到量産的全過程。作為落戶河北最大體量的産業協同項目,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僅用18個半月時間就完成施工並投産,創造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項目建設的“滄州速度”。
圖為廊坊開發區潤澤國際信息港的工作人員在監控室內工作指揮。陳汝健 攝
位於廊坊開發區的潤澤國際信息港是一家“大智移雲”(即為“大數據、智慧化、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的簡稱)企業。作為以大規模雲數據中心為核心業務的綜合性産業園區,潤澤信息港數據中心樓佔地8.2萬平方米,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房佔地16.6萬平方米,目前已為國家信息中心、證監會、平安銀行、中國電信等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海量大數據服務。同時,廊坊還擁有14個省級以上園區,都包含了“大智移雲”的關聯産業,具有較強的産業和項目承載力。
依託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時代機遇,河北主動作為,用政策、土地和資源等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京津産業示範項目落戶於此,以企業為主體的“政、産、學、研、用”相結合的産業協同創新體系正逐步成形。目前,河北已和京津合作共建各類園區39個。
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産業完成增加值949.7億元,增長15.3%,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佔規上工業比重的17.9%,再創歷史新高。河北工業發展實現“有中生新”“無中生有”,轉換間便有了天地。
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代表團講話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不能下不為例。”河北在躋身“萬億元GDP俱樂部”時有過污染之殤,痛定思痛,再出發的河北全力踐行淘汰舊産能、培育新動能的發展路徑,帶來了經濟發展的無限活力,也帶給人民更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