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編者的話]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圍繞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記者深入園區、鄉村、企業等一線調研採訪,分析探討新常態下如何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今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
淮南顧橋煤礦儲存場(資料圖片)
“把已經準備的一桌飯吃完,暫時不準備下一頓了”
面對行業“嚴冬”,部分包袱重、條件差、處於虧損狀態的礦井,主動減規模、降成本、渡難關
一個帶給人們溫暖和光明的行業,自身正寒意瀰漫。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礦年産量就超過200萬噸,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大礦,為保障全省乃至華東地區能源供應作出過積極貢獻。”3月中旬,記者來到1947年建礦的淮南礦業集團新莊孜煤礦。從該礦黨委書記肖振奇的一席談話中,可以感受到,在這個“年近七旬”的老煤礦,人們內心深處都對曾經的輝煌充滿自豪。
歷史厚重,但現實沉重。該礦黨委副書記單傑介紹,經過近70年的開採後,資源漸趨枯竭,賦存條件差,人員多、包袱重,成本居高不下,2015年,該礦每生産一噸煤就虧損超過200元。
對這樣步履沉重的老煤礦來説,今年以來的煤炭市場形勢,更可謂流年不利。“今年前兩個月,煤炭的總體需求量仍在下滑。 ”省統計局能源處處長胡永進説,前兩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消費原煤2706.99萬噸,同比下降6%。需求不振導致煤價持續下行,1月底,混煤和精煤價格分別比2015年底下跌4元/噸、12元/噸。
面對“生産越多虧損越重”的困局,主動減量、壓縮成本,已經成為煤炭行業首選的生存之道。目前,淮南礦業集團已經對新莊孜礦、潘一礦、謝一礦3對虧損嚴重的礦井實行“渡難關開採”,將兩年以後的開拓延伸工程暫緩施工。
“形象地説,就是把已經準備的一桌飯吃完,暫時不再準備下一頓了。 ”肖振奇説,巷道的開拓延伸,是煤礦為下一步開採進行的生産準備工程,也是投入最大的環節。根據這一安排,該礦將原先8000米的巷道延伸工程減至1000米,僅此一項就減少成本1億元以上。同時,原先的12支施工隊伍減至4支,節約了人員開支。今年,該礦計劃減虧5.3億元。
國務院2月份下發的《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對資源枯竭、資源賦存條件差的煤礦,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的煤礦等,要通過給予政策支持等綜合措施,引導其有序退出。淮南礦業集團對所屬部分賦存條件差、扭虧壓力大的礦井實施的“渡難關開採”安排,就是主動減量和降本減虧並舉,有序推進去産能的穩妥之策。
同樣的嚴冬,不同的寒意。 2002年投産的皖北煤電集團祁東煤礦正值“青壯年”。但由於該礦是一座水、火、瓦斯、礦壓、煤與瓦斯突出等各種災害因素並存的礦井,在當前形勢下面臨更大的生存發展壓力。 2015年,該礦噸煤成本357元,虧損1.8億元左右。根據皖北煤電集團提出的“經營實體零虧損”要求,該礦今年不僅要扭虧,而且要力爭盈利超過5500萬元。
“扭虧為盈的最大潛力就在於主動減量,調整優化生産系統,實現合理化的集中生産。 ”該礦礦長姚金林介紹,去年該礦産量為237萬噸,今年目標産量降至225萬噸。過去追求産量,共設立6個生産採區,目前減為4個,不僅降低材料、電力等方面投入,還直接減少井下作業人員430人。
“深化經濟生産,實現減量增效,是減虧脫困的重要路徑。 ”皖北煤電集團董事長楊軍介紹,皖北煤電集團在省內共有8對礦井,噸煤成本490元,但2015年噸煤平均售價只有342元。為壓縮成本,該集團要求各生産礦井減掘進頭、減工作面、減生産系統、減人員,普遍將一個礦井2~3個工作面調減至“一井一面”,追求成本經濟性和規模效益的最大化。
“減工作面也是去産能的直接舉措,減少一個工作面相當於一年減少70~80萬噸生産能力。”楊軍説,用産能“減法”做效益的“加法”,只有這樣,煤炭企業才能真正打贏迫在眉睫的減虧脫困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