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讓‘看得見的手’為去産能創造營造更優環境”
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解決“人、錢、債”難題,激發脫困發展、轉型升級內生動力
除職工分流安置這道“人”的難題之外,在當前低迷的市場形勢下,煤炭行業去産能仍然面臨重重挑戰。
“目前煤炭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題。 ”孔祥喜説,如果煤炭今年繼續虧損,信用等級就要下調,融資難度會更大。而且,往往一家銀行有抽貸、惜貸動作,與企業有信貸關係的其它銀行也會一哄而上。因此,省內煤炭企業紛紛提出“打贏資金安全保衛戰”。
據介紹,在前些年煤炭行情較好時,煤炭企業紛紛加快在省內外並購、建設煤礦步伐,動輒投入數百億元。如今,在低迷行情下,前期的巨大投入正進入償債高峰期,部分企業每月償還銀行債務超過10億元,可謂雪上加霜,造成資金流異常緊張。
國務院出臺的政策意見明確提出,金融機構對經營遇到困難但經過深化改革、加強內部管理仍能恢復市場競爭力的骨幹煤炭企業,要加強金融服務,保持合理融資力度。
“長期來看,煤炭市場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剛性需求。在目前困境下,金融機構不應當過快抽貸、壓貸,否則就會造成企業、銀行的雙輸局面。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鄭蘭祥教授建議,政策性擔保機構應當為煤炭企業融資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擔保服務。煤炭企業自身應當充分利用債券發行、票據融資、委託貸款、應收賬款資産證券化等多種渠道,力保資金鏈正常運轉。
據了解,由於多數煤炭企業普遍存在著“統借統還”的現象,去産能退出礦井的債務將由集團公司承擔,省內一家煤炭企業擬關停退出礦井的“統借統還”貸款就達37.96億元。
“這些債務得不到妥善處理,將進一步加重煤企負擔。 ”王明勝建議,應當加快實施債轉股,綜合運用多種金融手段,化解去産能礦井的債務負擔,降低企業資産負債率,提高資産質量和融資能力。
“要用‘看得見的手’為去産能創造更優環境。 ”王明勝説,政策制定應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精準有效,妥善處理“人、錢、債”問題,充分激發企業通過去産能實現脫困發展、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