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生活文娛教育圖片評論

【面對面】見證者説·洪為民:引導香港青年人到內地來創業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7年06月29日 00:5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香港的一座寫字樓裏,洪為民正在給希望到內地創業的香港年輕人做諮詢。洪為民為他們做諮詢的目的就是希望這些年輕人前往深圳追逐自己的夢想,因為在那裏,有一個叫“前海夢工場”地方,已經為他們做好了準備。

記者:這個夢工場是在2014年年底的時候開園的,那麼在它開園以後,您這個角色需要做什麼,需要對香港做什麼?

洪為民:主要開始的時候,幫著聯絡一些香港做創業、做孵化、做投資的人,讓他們進來。因為我們這個夢工場,實際上前海管理局,主要是做整個硬體和一些大體的設施,但裏面我們有很多不同的孵化平臺,其中一部分的平臺,是我幫他們去找回來的。2014年12月7日開幕,是我去邀請梁振英特首過來的。首先就是宣傳上,讓香港社會年輕人,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是給他們創業的,給他們有政策支持,有租金優惠,有各種各樣的導師,各方面的東西,也會有很多不同的投資基金,天使基金會在這。所以當時挺轟動的,香港真正想創業的一幫年輕人,很多都非常想進來的。

記者:那這個辦公場地是誰投資?

洪為民:我們,我們花了2.7個億。

記者:等於是基礎設施都是你們提供?

洪為民:對。

記者:那這個園區對於香港的年輕人來説,他們喜歡嗎這種氣質風格?

洪為民:喜歡,很喜歡。

記者:像大學的校園還是説?

洪為民:就像大學的校園。

記者:他們願意。

洪為民:對,其實在美國你去矽谷,也有很多像這樣的園區的,都是這樣矮的,有很多草地的。

記者:像他們這個是搞什麼活動?

洪為民:今天晚上應該有個音樂會吧,我想。

記者:這是創業者也是自娛自樂的一種表現。

前海夢工場是香港傑出青年建築師何周禮的設計作品,在珠江口東岸靠近大海的地方,從空中俯瞰,這片建築是書寫在大地上的一個“夢”字。自從2014年6月,洪為民出任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三年的時間,作為國內首個深港合作國際化青年創新創業社區,前海夢工場已孵化深港創業團隊163家,其中港澳創業團隊71家,並引入12家孵化平臺機構,60%以上已獲得種子輪、天使輪、A輪甚至C輪融資,融資額幾十萬至上億元不等,成為港澳青年內地發展的“第一站”,這些數字的背後,和洪為民的牽線搭橋密不可分。

記者:為什麼當時會選到您呢?

洪為民:這個可能故事很長了,但是我正好本行是做IT的,我過去自己也創過幾次業,我自己也有投資一些初創的企業,不管成不成功,我在那個圈子裏面。過去也有很多年輕人創業前,他都會喜歡拿著計劃書來找我,聊個一小時,他也會希望聽一下我的意見,認為他這個項目行或者不行,應該怎麼樣改進。所以我一向都在做青年人的導師這樣的工作,那麼正好這塊,跟我的興趣也有關係。當時前海找我,我當時想我説1978年的改革開放我錯過了,當時我太小了,這次我自己的感覺,就是十八大三中全會以後,實際上是第二次的改革開放,很多比方説行政權的簡政放權,比方説讓市場決定,比方説更多的開放,讓外資或者港資參與,某一些不同的行業,政府不該管的就不用管,這些東西正在下一步地改革,我希望我能夠參與進來。將來到我死的時候,我會跟我孫子説,你看當年我們第二次的改革開放,爺爺是有參加的,我貢獻過一點力量。

作為新時期國家改革開放戰略平臺,前海合作區肩負著深港合作、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和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戰略,被譽為“特區中的特區”。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前海最大的特色在於深港合作,“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戰略定位,使前海成為國家新一輪改革的戰略前沿和創新的高地。作為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讓香港的年輕人消除疑慮,併為前海深港合作出謀劃策、牽橋搭線。

記者:您去做宣傳,他們看重的是什麼呢?

洪為民:看重的兩個,一個就是我們標榜是一個港式的服務,我們整個設計跟香港,整個園區的設計是香港人設計的,我們儘量把流程簡化,因為大家知道去內地做生意,除了説有沒有市場之外,有很重要的東西,就是這個行政上,大部分香港人是不懂的。我怎麼註冊一個公司,我怎麼報稅,我勞工合同怎麼簽,我怎麼請人,會不會犯了法,有哪些行當我是不能做的,要去申請牌照,牌照香港人能不能申請。另外有些孵化平臺也會幫他,包括手把手教你怎麼註冊公司,怎麼去開銀行賬戶。你是覺得這些很小的東西,但是你開一個公司,你這些東西沒搞定,或者這些東西花了你6個月的時間去搞,對你創業是很不利的。

既然是創業,就要做好失敗的準備,三年的時間裏,也有很多香港的創業者離開前海夢工場,離開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香港和內地之間的差異,讓他們不適應。

記者:香港和深圳之間到底差的是什麼,讓它會存在這麼多的溝溝坎坎?

洪為民:本身制度上就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對吧,我們香港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內地的叫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其實內地的市場化,並沒有像香港那麼厲害。我們的行政審批各方面還是比較嚴格的,而且還多變的。這幾年正好在十八大之後,也是在不斷改進,但是在改進中,流程不斷改,那麼有的時候,我也碰到過這種情形,像我介紹一些人過來,做了一半流程改了,得重新做。

記者:那您心裏會有愧疚嗎?

洪為民:是有愧疚的。

記者:您在這個進程中能夠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洪為民:由於這個原因,我能夠用香港人能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他們。

記者:語言按説你們雙方都聽得懂?

洪為民:不是的,大家都説中文,大家都説漢字,大家的文化差異還是很大的,一個廣州人和一個香港人,你跟他説政務上的事情,是聽不懂的。香港人什麼叫書記,什麼叫市長,都搞不懂,處長大還是科長大也不知道,很多很多這種東西。然後這個委,那個局,為啥香港辦一個公司很簡單,去一個地方就全部搞定了,這兒的話得跑公安跑稅務,你如果是科技的找科技,文化的找文化。

記者:在香港聽起來,創業無非就是找到一個部門,我表達我創業的意圖,就可以創業。

洪為民:你根本不用表達意圖,就是註冊個公司就搞定了。

記者:這是一件事,如果在內地,要很多件?

洪為民:前海就算好了,他們合署辦公。

這樣的不適應,並沒有阻礙洪為民介紹更多的香港年輕人前來創業。這幾年,洪為民著重加強與各界的溝通,打消他們對前海的顧慮或誤解,通過自己在媒體圈內過硬的人脈資源,廣泛宣傳前海惠港政策及優勢。此外,洪為民還不定期組織特定人群到前海參觀,增加他們對前海的感性認識。

記者:聽起來在內地的創業,要比在香港難,為什麼您要在率領香港的青年到內地,尤其到前海來創業。

洪為民:第一市場大,香港市場太小了,香港才700萬人口,尤其你如果做互聯網的東西,你根本不可能以香港作為你的市場。第二內地也有很多它優勢的地方,比方説人才,科技人才。香港的人才可能更多的在金融,在設計,在商業模式,但是這種十年寒窗的科技人才,香港肯定跟內地沒得比。尤其深圳這個地方,已經是成為了中國的矽谷,有很多很多的人,全國的人才,包括全球的人才。還有一個看法是整個國家現在是正在發展中,香港的發展速度很慢,百分之二點幾。從行政的角度看,香港創業非常容易,你開一個公司,兩三千塊錢搞定了,一兩個星期明天就做生意了。但是從要素的角度,我們的租金貴,我們的工資貴,我們的市場小,我們的壟斷非常厲害,真的要創業也是很難的。而內地還是在一個上升軌道中,深圳還是10%的增長,不斷有新的企業在産生。

記者:互補?

洪為民:互補,把香港人帶過來,香港人有一些國際的理念,他的理念其實很多都挺好的。説點子香港人很多點子的,但是你要把它落地,你要把它配套配上産業鏈,配上真正的專業的人才,幫你把這個東西打造出來,這個香港本地不夠。然後你説我要真的生産了,我去哪找廠,香港沒工廠,你自己造個廠不現實,你去找人找代工,你也要找到東莞找到深圳,所以既然是這樣,何不直接來這創業呢。現在香港是兩個極端的,想來的願意來的,千方百計要來,希望能夠享受你的政策。不想來的,你請他來參觀他都不來,我不想看我不想聽,我啥都不知道,我不願意,你們發展是你的事,有這麼一批人的。而這個兩極分化得很厲害,那我自己想做,我覺得我也沒法把那些小區域性的人改變,我只能透過幫助想進來的人,讓他們成功了,由他們的事實去告訴其他人,你看是很多機遇的,一帶一路是很多機遇的。第一你香港是依附在國家上面的,只要國家這條路還繼續有得走的話,我們還是一定有得走,一帶一路也好,粵港澳大灣區也好,對香港會是一個蠻大的機遇。

記者:您好,您是從香港過來在創業,是創的什麼業?

創業人員:我們做移動互聯網。

記者:移動互聯網?

創業人員:對,在做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引擎。

記者:技術引擎。

創業人員:對,技術引擎。

記者:為什麼不在香港創業?

創業人員:內地機會更多,需求更大。

記者:您指的機會是什麼?

創業人員:包括市場機會,需求和人才等等。

洪為民:人才也是很重要。

創業人員:都會比較容易找得到。

記者:現在在內地要比在香港,找技術人才要好找?

創業人員:對,因為這邊變化比較快速,在快速發展。

記者:你的市場放眼在哪兒?

創業人員:放眼還是在整個中國,起步嘛。

記者:你什麼時候過來的?

創業人員:我們這個團隊是在2013年成立的。

記者:過來前海來呢?

創業人員:到這裡來應該是在2015年。

記者:也就是夢工場剛成立不久就過來了?

創業人員:對。

記者:你怎麼知道的前海這個夢工場?

創業人員:我們很多地方都能看見,關於這裡的一些報道,特別香港好多那種青年組織,都會提到這個地方。

記者:你對這個地方有多大的希望?

創業人員:我們把所有希望都放在這裡了。

記者:你的目標是什麼?

創業人員:我的目標希望我們的技術引擎,可以幫助中國的企業,找到一個在移動互聯網上面,發展的一個新的方式,幫助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記者:這個目標什麼時候能實現?

創業人員:今年看看能不能成功踏穩第一步,第一步踏穩了就好了。

這家網絡公司是通過洪為民的牽線搭橋,落戶在前海夢工場的,這家公司屬於剛剛起步階段,對於這樣的創業的經歷,洪為民感同身受。1979年,10歲的洪為民從內地來到香港生活。那時候,洪為民家裏很貧窮,但他肯吃苦,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香港闖出了一片天地。洪為民18歲就出來給別人打工,20歲就擁有了自己的公司。之後他用了十年時間,在跨國大公司打工,接著再次創業,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對社會公益的貢獻,洪為民成為2008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11年度香港40+典範、2012年度香港資本企業家。

記者:但是同樣您是通過自己的打拼,然後把這個圈子不斷改變不斷上升。對於初創的香港年輕人來説,您當年面臨的問題,也同樣出現在香港年輕人那裏?

洪為民:對,但是他們現在可以找我,可以找這些導師去問。我們那時候想找都不知道找誰,也不知道問誰,想都沒想過。

記者:可能事後想起來,就是因為可能在創業的路上,缺乏一個像今天您所扮演的角色這樣的人,使得他走了彎路,甚至沒有走到頭。

洪為民:對,當然這麼説,我這輩子其實很多很好的導師。我經常説,我們廣東人説叫貴人,比方説我創業,我1989年那次創業才20歲,當時香港是21歲才成年的,我是連銀行的私人支票戶口都不能開的。公司可以,我是代表公司,我可以簽這個支票,我試過這麼滑稽的事情,我公司開張支票給我自己,存到我自己戶口不能存,説你這個屬於Minor account,就是未成年戶口,不能夠收支票。當時我中學的一個地理老師,他因為知道我做生意,沒有信用卡不方便,因為21歲才能申請信用卡,他專門拿了三萬塊錢去銀行存在那做定期,給我做擔保,給我申請了一張信用卡。

記者:那是不是在您成長或者説在創業的路上,就是這些人點點滴滴的這種幫助,使得你走到了今天之後,回過頭去想,假如我能夠在現在的這些年輕人在創業的路上,我給他們幫助,可能就使得這種幫助讓它制度化常態化,讓他可以有依靠往前走?

洪為民:是不是制度化我不敢説,但我是這麼想的,為什麼我做年輕人,其實我也有做老年,也有做傷殘的服務,我做很多,但是青年始終都是我的重點。

記者:為什麼?

洪為民:我的想法很簡單,我説青年人你用一塊錢的力量去做,這回報可能是對整個社會的回報,可能是一百塊錢。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