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觀央視《春風春雨話清明》有感(三)
4月5日,又到一年清明節,在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裏,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了清明特別節目《我們的節日—春風春雨話清明》。節目共分為節氣、節日、記憶三個篇章,從節氣的時令律動、節日的民俗狂歡、記憶的慎終追遠三個維度,以十三個中國大地上生動的清明故事來講述這個春天的節日,呈現出清明豐富多樣的節日主題。在我看來,這是一部集科普教育、展示地域風情、弘揚傳統文化為一體的極具深度的紀錄片,觀看的過程便是一場深入了解清明節日含義,與優秀傳統文化共鳴的體驗之旅。
“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在漫長的中國農耕社會中,清明是至為重要的時令節點,於是乎第一篇章從節氣的維度,去追溯清明的本源,重新發現傳統中國素樸的宇宙觀和時間觀。節目的開始,我們跟隨著鏡頭看到了山西襄汾縣陶寺村古老的二十四節氣觀象臺,探索了觀象授時指導農業、節氣引領精妙生活之奧妙以及成功申遺的二十四節氣和與之對應的七十二物候所構成的節氣物候之美。“燕子來時新社,梨花過後清明。”在從節氣向節日的演化中,中國大地上産生了豐富多彩清明習俗,第二篇章便從節日民俗的維度,去透視清明中蘊含的傳統中國人的生命倫理觀。節目中展現了浙江桐鄉的蠶花會、高桿船技,貴州銅仁的石阡説春、清明會以及山西介休的寒食節、寒食宴。“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家與國,是清明永恒的主題,清明一經和中國的祖先崇拜、忠孝倫理相遇,便成為了銘刻民族共同記憶,具有強大文化生命力的節日。第三篇章從情感記憶的維度,去發現華人社會對清明的所思所感。我們看到了客家人傳承尊親盡孝文明,著名僑鄉廣東潮汕地區的僑批印證海外遊戲思鄉念國之情,華人回鄉尋根祭奠先烈融入家族,人才輩出的錢氏家族家訓世代延傳的故事。
不同於其他傳統節日,清明是唯一一個以節氣命名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從節氣向祭祀節日的演變中,不能不提另一個更為古老的節日——寒食節,相傳是晉文公因紀念介子推而設的節目,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後來在節日民俗的演化中,寒食與清明兩個相鄰的節日完成了寒食衰、清明盛的轉換,寒食節中的祭祖、冷食等習俗也被轉移了清明節當中,清明節也因此成為體現國人生命與倫理觀,凝聚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偉大節日。作為清明寒食節的發源地,介休依舊保留在過寒食節吃冷食的習俗,如:祭食蛇盤兔,介休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説,有企盼國富民強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為教育後人“唸唸”不忘介公高風亮節。早在2008年,介休就被授予“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綿山被授予“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為恢復搶救、保護傳承“我們的節日”,介休綿山在中宣部、中國民協、中央文明辦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提倡下,從2008年開始,介休綿山已連續舉辦了十一屆寒食清明文化節,且每年有新意、有規模、有亮點。4月4日,以“寒食源地品寒食 清明綿山踏青行”為主題的“我們的節日——2018中國•介休綿山清明(寒食)文化旅遊節”在綿山風景區正式拉開序幕。今年介休綿山精心推出坐著飛機看綿山、六大文化基地集中揭牌、民俗文化展演活動、寒食品嘗及旅遊踏青儀式、忠孝先賢介子推朝拜大典以及清明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論壇六大亮點內容,讓遊客深層次領略寒食文化的獨特內涵,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