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科教微信訂閱號,敬請關注!
原標題: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學家通過大量自主研發的新技術、新裝備和新材料,實現了“上天入地下海,宏觀微觀貫通、頂天立地結合”的創新實踐與創新成就。8集系列片《聚力支撐》聚焦不同領域的眾多科研項目,多角度展示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成果,以反映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由大轉強,由跟蹤邁向引領的巨大歷史性進步。
第一集《飛向深空》編導 楊力
拍攝時間:2018年2月9日
拍攝地點:北京
主要人物:胡文瑞、盧方軍、邸允柱
胡文瑞-中國科學院 院士
盧方軍-“慧眼”衛星有效載荷總設計師
邸允柱-潘建偉量子通信團隊成員
節目簡介:
當前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在中國科學院的院史館裏展出了近五年來的科技創新成果。記者將跟隨中國科技進步的步伐,聆聽頂級科學家的思想,探討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未來。 “悟空”、“墨子”、“慧眼”和“實踐十號”,這些耳熟能詳的名詞,如今已經成為了一顆顆科學實驗衛星的名字。在世界的眼裏,它們代表著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邁向深空。
第二集《探索深海》簡介 編導 秦雪竹
拍攝時間:2018年2月8日
拍攝地點:北京
主要人物:王凡、于海斌
王凡-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員
于海斌-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研究員
節目簡介:
至今,海底仍然是人類很少涉足的處女地,但是深海中卻隱藏著關於地球起源、生命起源、地質演化等許多重要信息。同時海底還埋藏著地球上未被開發的重要資源。科學號、探索一號、向陽紅號等一系列科考船,它們搭載著發現號、深海勇士、蛟龍號等無人和載人潛水器,它們為中國的科學家們進入深海提供了條件。
第三集《深地探測》簡介 編導 秦雪竹
拍攝時間:2018年2月12日
拍攝地點:北京
主要人物:姚檀棟、王中興
姚檀棟-中國科學院 院士
王中興-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節目簡介:
我們每天腳踩著大地,但是,時至今日它仍然是一片讓我們陌生的地方。自地球人誕生以來,幾乎還沒有接觸過地幔裏面的物質。人類對於深地的探索,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與上天下海相比,我國的入地工程似乎已經落在了世界的後面。可喜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能夠達到萬米深度的“地殼一號”科學鑽,以及由我國科學家發起的“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將為探明我國地球深部的礦物資源和能源資源,了解全球環境變化提供科學依據。
第四集《大科學裝置》(上)簡介 編導 章京
拍攝時間:2018年2月11日
拍攝地點:北京
主要人物:鄭曉年、胡建生
鄭曉年-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 研究員
胡建生-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 研究員
節目簡介:
FAST射電望遠鏡、先進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和國家授時中心,這些罕見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要麼地處高山峽谷,要麼隱身喧鬧都市,它們是科學家手中的利器,它們引領人類走向未知世界。
第五集《大科學裝置》(下)簡介 編導 章京
拍攝時間:2018年2月12日
拍攝地點:北京
主要人物:邰仁忠、楊湘雲
邰仁忠-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所 研究員
楊湘雲-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高級工程師
節目簡介: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近些年,全面鋪開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體現了中國的科技實力,也彰顯著中國的科技雄心。而倚重大科學裝置所取得的原創前沿科技創新成果也遍地開花。
第六集《神奇的材料》簡介 編導 佟玲
拍攝時間:2018年2月5日
拍攝地點:北京
主要人物:金魁、杜世萱
金魁-中科院物理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員
杜世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員
節目簡介:
超導研究曾多次問鼎諾貝爾獎。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在高溫鐵基超導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不僅將中國的凝聚態物理學家推向了世界前沿,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展現出的強大實力。高溫鐵基超導材料的應用也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同時,我國在石墨烯研究和應用領域也取得了重大進展,許多新材料添加了石墨烯之後都産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七集《催黑化綠》簡介 編導 佟玲
拍攝時間:2018年2月5日
拍攝地點:北京
主要人物:劉中民、李永旺
劉中民-中國工程院 院士
李永旺-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
節目簡介:
我國是一個富煤少油的國家,有三分之二的石油依賴進口,中國科學家攻堅克難,自主研發的百萬噸級煤炭間接液化工程技術,目前在世界上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同時,煤制烯烴技術實現了工業化‘’零‘’的突破,成功開發的甲醇制烯烴成套工業化技術已大規模推廣應用,年産值超過600億元。而煤制乙二醇技術在世界上率先實現工業化,年産值超過60億元,近期還完成了煤制無水乙醇技術的全套工藝流程研發。
第八集《生命科學》簡介 編導 楊力
拍攝時間:2018年2月9日
拍攝地點:北京
主要人物:裴端卿、戴建武
節目簡介:
當前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在中國科學院的院史館裏展現了最近五年裏科技創新成果。記者將跟隨中國科技進步的步伐,聆聽頂級科學家的思想,探討中國科學技術的未來。在服務人口與健康展區,展示了近幾年我國在醫學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重離子加速器治療癌症、幹細胞治療技術等,將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應對疾病的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