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張榮旺
新一輪熊市當前,監管層明顯放慢了新股的發審節奏。
8月以來新股的周發行數量不斷遞減,每週上會的公司數量在5家上下,遠低於前期周均10家的上會速度。而8月前半月預先披露招股材料的公司也只有6家,較7月同期大幅減少近七成。與此同時,IPO(首次發行新股)數量和融資額也連續3個月“雙降”。
如果A股市場依舊呈現跌跌不休的熊樣,監管層恐怕只能再出重手,抓幾個破壞資本市場“和諧”氣氛的“老千”典型以挽救瀕危的市場信心。
儘管宏觀緊縮讓股市資金捉襟見肘,實際上,不少上市公司依舊利潤滿滿。據Wind資訊統計,8月25日,中國銀行、南京銀行、光大證券、中國聯通、包鋼股份等121家上市公司發佈2011年半年報。70家公司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其中上風高科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1232.67%,太極實業凈利同比增長968.09%,廣晟有色凈利同比增長763.89%,正和股份凈利同比增長729.69%,金證股份凈利同比增長493.46%,金鷹股份凈利同比增長322.48%,豫光金鉛凈利同比增長242.63%。
截至8月25日,共1717家上市公司公佈半年報,1200家公司錄得凈利同比增長,佔比69.89%。271家公司業績翻番,佔比15.78%。1558家公司實現盈利,佔比90.74%;55家盈利超過10億元。159家公司上半年虧損,其中虧損大戶中海集運虧6.30億元,華銀電力、長源電力長航油運虧損超3億元。
上市公司貌似喜人的業績帶給投資者卻是虧損纍纍。以市場最大的投資機構——公募基金為例。截止到8月24日,已披露半年報的10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均錄得虧損,合計虧損305.99億元。平均每家給投資者造成30億元的虧損。
毋庸諱言,此輪下跌與持續不斷宏觀調控和令人沮喪的國際金融局勢不無關係。然而,A股最大的問題是政策市和資金市造就的上市公司信用缺失及由此導致的投資者信心缺失。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監管層最大的職責是監管市場違規行為,保護投資者利益,而非藉為投資者把關的名義設租尋租。把關的最終結果就是上市公司與監管層“非親即故”,上市公司一旦“出事”,監管層至少也有些失職的嫌疑。試問,在這樣的機制下,監管層如何“大開殺戒”重手治市?
實際上,在“政府失靈”的前面還有個市場機制可以治療上市公司的信用缺失,那就是對各個上市公司的做空機制。
8月22日,A股再次小跌,據分析人士判斷是因為證監會將推轉融通業務所致,轉融通業務意味著對A股市場的做空力度即將擴大,於是投資者擔心機構做空而撤離。
上述解釋貌似合理,其實謬誤之極。目前所謂的轉融通業務其實只是融資融券的數量擴容而已,而融資融券的標的仍只限于那些難漲難跌的國企。這樣的做空機制其實質與股指期貨並無兩樣,只不過是做空的杠杠不同而已。
真正對A股有利的其實是對所有個股的全面做空機制。曾記否,2010年以來在美國資本市場旋起一股做空中國概念股的潮流,由於有投資機構不斷挖掘上市公司的那些説謊證據而使資本市場得以凈化。也正是由於投資者可通過做空盈利才可能讓那些造假者有所收斂,既然證監會自己忙著審批而無暇監管何不讓市場動手?
還市場以自我凈化的功能,監管層回歸自己的監管本位,這才是資本市場長治久安的上策。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