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調控房地産理所當然,但房地産限購應適可而止,否則,房地産將從權貴市場經濟轉向計劃市場經濟。
7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工作,其中包括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和住房限購措施,遏制投機投資性購房,合理引導住房需求。已實施住房限購措施的城市要繼續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房價上漲過快的二三線城市也要採取必要的限購措施。
通常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用信貸與稅收的辦法,提高房地産信貸成本以壓縮房地産金融杠桿,徵繳房産稅以增加持有成本,徵繳房産交易資本利得稅以減少房地産的資本利得。
限購則充滿中國特色,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部分房價上漲過高的一二線城市開始採取“限購”政策,限購在外地投資者佔多數的大城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比如北京等城市,將一半以上不符合政策的購房者排除在房地産消費、投資群體之外。
限購令不可能獨立而行,最明顯的副作用是,一線城市由於限購房價企穩之時,相鄰的三四線城市卻由於投資者蜂擁而入,房價節節上升。如廣州限價,周邊的清遠等地房價上漲;北京限價,周邊的河北小城憑藉半小時、一小時經濟圈概念,房價扶搖直上。要想調控收效,最終限價必然推廣到所有城市,填平政策不同所造成的價格洼地。從金融角度來説,限購令是對民眾的資金用途進行局部管制,變相減少了貨幣的價值;從本質上來説,與商品短缺時代的憑票供應沒什麼區別。有錢想買房,沒有本地戶口?對不起,有錢也沒用,因為買房認錢又認證。
最後,長期實行限購令是房地産市場化的倒逼。雖然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存在種種問題,但一個好處卻讓房地産市場有了充分的生存理由,那就是,通過商品房制度使勞動者擺脫了單位人的束縛,推動了全國勞動力大市場的形成,商品房市場與全國通用的保障體制一道,成為中國勞動力大一統市場的基礎。
既要調控房地産,又不能走市場化的回頭路,最好的辦法是通過信貸與稅收辦法改良激勵體制,使投資者知難而退。貨幣泡沫與房地産泡沫的關係眾所週知,擠壓貨幣泡沫必然去除房地産泡沫,美國的次貸危機中狂熱的房貸與房地産價格的關係,將成為房地産市場的典型案例。
稅收辦法可以收到立竿見影之效。今年5月4日,我國台灣地區公佈“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條例”。根據規定,奢侈稅的徵收範圍涉及不動産、交通、保育、傢具等方面,不動産短期炒作被課以懲罰性稅收:對一年或兩年內轉賣非自用住宅及空地的投機行為,分別課以15%和10%的奢侈稅。該稅收出臺幾天之內,台灣地區房産價格驟跌10%。可見,不用限購手段,用奢侈稅等手段,可以獲得相同的調控結果。
以資本利得稅取代限購令正當其時。資本利得稅徵收便利,在交易時根據標的價格的高低,按照不同的稅率徵收。同時,還可以通過所持有的年限長短,對短期投機者課以重稅。資本利得稅與土地産權無關,而與資本利得密切相關,資本暴利重稅,微利少徵,排除了許多不可化解的矛盾。如果是個人改善性必要住房,可以在徵收之後返回,以實現公平徵稅。
房地産資本利得稅可以實現居住正義。在徵收奢侈稅之後,台灣地區行政部門負責人吳敦義曾解釋説,奢侈稅針對的是房價被刻意炒作的不公平現象,那些手上可能有幾處不動産的業主在很短時間裏轉手買賣,已成為房價高企的重要動力,若無法課徵到這種快速累積的財富,是一種嚴重的不公。
取消房地産限購,可以鎖定龐大的貨幣流動性,可以建立統一的房地産、勞動力全國市場;而徵收房地産的資本利得稅等,可以讓商品房市場成為中國保障房資金的源頭活水,可以讓房地産市場擺脫計劃時代的濃重陰影。
調控需要正確的激勵機制,而不是對行政權力的膜拜。由於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由地方主導的限購政策等必然成為左右為難、自招失敗之舉。
取消房地産限購,以長效改革取代短期行政手段,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