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投資者撤離大宗商品市場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2日 11: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世華財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世華財訊]CFTC數據顯示,在6月最後一週美國18種大宗商品凈多頭倉位削減了15%,顯示投資者撤離商品市場,因對歐美經濟前景變得更為悲觀,且擔憂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硬著陸。

  據21世紀經濟報道7月12日消息,投資者似乎對大宗商品失去了胃口。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最新數據顯示,投資者看漲大宗商品倉位在6月底已降至一年來最低水平。自4月初以來,押注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倉位已下降了37%。

  過去兩個月,投資者撤離大宗商品的速度創金融危機以來最快水平。巴克萊資本在一研究報告中估計,投資者僅在今年5月就從大宗商品市場撤離了69億美元資金。而在金融危機高峰時的2008年第四季度,投資者在3個月內從大宗商品市場撤資80億美元。當時全球經濟陷入大衰退,市場對原材料需求跌至谷底。油價在半年內就從每桶150美元跌至30美元。

  投資者這一輪大規模撤離商品市場,與近期全球經濟復蘇陷入停滯不無關係。美歐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市場對中國“硬著陸”的擔憂也日益加深。

  儘管如此,這輪撤離的規模仍顯得不同尋常。雖然全球各地經濟都有憂慮,但大宗商品的實際需求依然處於增長態勢,一些類別的商品需求增長還相當強勁。

  投資者撤離商品市場

  CFTC數據顯示,投資者在今年6月最後一個星期將18種美國大宗商品的凈多頭倉位削減了15%,這是去年7月13日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做多大豆的凈倉位降低了驚人的67%,做多白銀的凈倉位下降了26%。

  商品指數標普GSCI的24種原材料價格在過去一個季度中下跌7.6%,為2008年來最大跌幅。

  CFTC數據顯示,美國商品期貨中的未償付合同或曰“開放合同”的數量也降到了去年夏天以來的最低位。在美國之外,洲際交易所(ICE)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數據也顯示了同樣的趨勢。

  但大部分投資者並沒有轉向做空商品,他們只是離開。麥格理商品分析師Colin Hamilton説,“我認為人們就是放棄了做多多種大宗商品的倉位。這就是為什麼開放合同一直在下降。”

  投資者逃離並不是只發生在商品期貨市場上,股票投資者也在減持他們在商品上的風險敞口;外匯投資者則削減了看漲澳元的倉位。

  外匯市場將澳元視為“商品貨幣”。基金管理巨頭貝萊德公司最近建議投資者避開澳元,稱澳元已失去了吸引力。

  貝萊德董事總經理Stephen Miller表示,要想保持澳元多頭,必須看到一個走牛的全球經濟趨勢。他認為,沒有足夠的樂觀可持有澳元上。

  全球經濟的擔憂

  投資者對大宗商品謹慎的原因與其近期撤離其他風險資産的原因基本相同: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增長前景變得更為悲觀,擔心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硬著陸。

  美聯儲和華爾街過去幾個月連續下調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上週五美國政府數據顯示,6月份就業僅增加1.8萬,遠低於華爾街預期的10.5萬,失業率攀升到9.2%的高位,華爾街稱之為“失業災難”。

  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可能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歐盟改變立場,首次準備接受部分希臘債券違約。

  中國需求一直是大宗商品最重要的基本面因素。上週末中國海關的貿易數據顯示,因進口放緩,中國6月份的貿易順差達到了7個月以來的新高。而中國非製造業增長在6月份為四月來最低,這些都加深了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

  除去全球經濟基本面,市場劇烈波動帶來的衝擊可能也是投資者撤資的原因之一。

  今年5月4-5日,油價在兩天內創下歷史上最大的數值跌幅,卻一直找不到一個明顯的理由。6月,國際能源署宣佈將釋放緊急石油儲備,這一意外之舉對石油交易員來説又是一擊。6月30日,美國農業部發佈報告預計玉米增産,玉米期貨價格在一天內就下跌約15%。

  兩家全球頂尖的大宗商品對衝基金Clive資本和BlueGold在過去兩個月都出現巨虧。管理40億美元的Clive資本去年上漲了20%,但僅上個月就下跌8%。BlueGold今年迄今已下跌了12%。

  近期的劇烈下跌是否才剛剛開始?長達十年的大宗商品資金凈流入會否就此終結?很難給出確切的答案。但市場普遍認為,在趨勢重新確立前,觀望的大資金很可能不願意重新入場。

  長期看多大宗商品的羅傑斯7月11日則表示,無論全球經濟發生什麼狀況,大宗商品最終都能賺錢,因為“如果全球經濟好轉,我可以憑大宗商品賺錢。如果惡化,就會加印更多貨幣,我還是可以靠大宗商品賺錢。”

  (田莉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