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拖字訣成房價調控靈藥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7日 17: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國八條”要求各地一季度公佈房價調控目標,距3月末已不到一週,仍只有零星響應,除太原等九個三四線城市外,身處房價漩渦中心的北京、上海等地,還在深深地“沉思之中”。

  沉思什麼呢?房價控制目標過於寬泛,有應付差事之嫌;房價限制從嚴,則本來在限購令重壓下的房産和土地市場天花板上的分量會更重。自一、二月份以來,土地拍賣市場急轉直下,已習慣在住宅市場如行雲流水般逐利的地方政商,幾乎要“戴著腳鏈跳舞”了,為了延續土地銀庫的想像力,冠蓋著産業地産、旅遊地産和商業地産名義的報告書正一疊一疊擺在土地審批者的案頭。但無論如何,在住宅地産之外的不動産開發,均不是賣了就可以賺錢的生意,需要長期持有、憑後期服務取利,與住宅開發“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攫金模式有天壤之別。

  所有地方管理者,都在謹慎對待土地銀庫的活力問題。既要調控房價,但又不想把土地拍賣的“第二財政”之路徹底封堵。就2011年而言,對於土地財政的饑渴可謂空前,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怎麼完成今年的保障房任務?錢從哪來?這些直白的疑問,成為代表們互相求解的熱門問題。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有一個難解的賬本:1000萬套保障房,不僅要免費或廉價佔用土地,而且蓋保障房需要不菲的資金供應,在土地拍賣趨冷的狀況下,這個資金從何而來呢?

  拖,拖它一程再説!“拖字訣”已經成為當下政經畫景中一個奇特的景象。一個擺在桌面的問題,拖到一定時間時,一定會為另一場不知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所覆蓋——沒有人負責,因為沒有真正的獎罰機制;沒有人追究,因為追究沒有意義。“拖字訣”演繹于住房保障領域並非第一次。2006年建設部重提保障房建造,並連年下發“軍令狀”,但2007年、2008年、2009年,要麼有令無狀,要麼有狀無令,保障房建造皆無疾而終。2010年,從年初拖到10月份,眼見保障房不能不幹,各地居然吹響衝鋒號,至年底宣告580萬套全部開工。這580萬套開工,到底有多少將建成?何時可資分配?有無詳細竣工數據?在2011年建造1000萬套保障房的號令之下,對於去年的疑問,被轟轟烈烈地一帶而過了。

  中央政府要求各地一季度公佈房價調控目標,遲遲不見真章,可見央地之間在土地問題上的微妙關係。有兩種情形,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各地住宅保障搞得好,能真正滿足中低收入階層居住需求,對於房價他們還會那麼敏感嗎?房價漲跌,只與市場相關,那房價還限制什麼呢?另一種情形則是,對各地是否能真正搞好保障房,不好盤算,那麼在這個過渡時期,對於房價要節段性地壓制,以彌補保障房缺口。也就是説,房價控制,本身就含有對保障房落地厚薄的保留態度。

  大家都明白,近十年來,各地方經濟體對於土地有著太多太重的依賴。包括4萬億投資中的項目在內,大量在建和已建成的基礎建設項目能拔地而起,有幾個不是從土地銀庫中汲取能量呢?土地成為經濟政治運行中難以徹底擺脫的龐然大物。銀根的控制可以自上而下,但地根的控制卻是越往基層去,土地杠桿的變形程度就越發劇烈,層出不窮的對抗拆遷、接踵而來的群體事件,有幾宗不與佔用土地相干?千萬套保障房工程,增大中低價位住房供應,是在還原土地應當承擔的一份民生保障義務,但問題在於,如果各地只是消極應承,虛誇數字,那商品房價格打壓或者放行勢將左右為難,而這一切緣于對土地財富的無度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