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忽然看到有人在批評説齊白石很“單薄”,當然,作為學術觀點、一己之見,這樣説説還無妨,也不會傷及大雅。前幾年也有人調侃齊老爺子,説他不會畫人物畫甚至連畫也不知道是什麼,----專撿大個兒的罵以招惹眼球,是一個現象、常識,可惜,專業圈子裏的專家學者們很少會因此而有興趣出來寫點説點什麼以灌輸常識,人家懶得給你義務掃盲。司空見慣,見怪不怪,想當年齊白石在世的時候,也有不少人看不起他,可老人還不是好好的,名垂青史,到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專業崇拜者。
有意思的是,越是內行越是大師就越是欽佩齊白石,國人不説,西方的繪畫大師畢加索也極欣賞齊白石,拿著他的畫冊臨習。“大味若淡”,這也是一個常識,能從淡中品出味來、求出厚來,才是有心性的表現;至於心浮氣躁者,與齊白石的樸素作風大概只能失之交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心裏有眼裏才有、耳朵裏才有,所謂“知音其難哉”正是,否則,就只能是看看熱鬧、矮子觀場。
《老子》説“大道甚夷,而民好徑”,“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就是針對一種類似悖論的奇怪現象而發言的。于無聲處聽驚雷,那需要非凡的素質,更多的是要求聽之以心,而非簡單的聞之以耳。當初我在上大學時,看到齊白石的畫,也覺得很是簡單,沒什麼深奧的,於是就照著畫,隨便揮灑兩筆,還洋洋自以為得意,以為自己畫的比齊白石還好,甚至還覺得齊白石的畫有點俗氣,不高雅,----今天想來,那時的我真是幼稚淺薄、不可理喻。
審美眼光和審美心態會因人而異,所以結論有時也大相徑庭。人的心態隨著年齡的增長髮生變化,其中審美經驗起著重要作用。“平常心是道”,“樂其日用之常”,我們從齊白石的畫裏,可以讀到這種質樸、安詳、天趣、生機。今天的市井中人,習慣了喧囂的聲音,面對齊白石的畫,大概在還沒有安靜下來之前,感到些許的不適應、寂寞甚至背離,不足為奇。喝礦泉水不如喝可樂或烈酒痛快,聽古琴不如玩搖滾蹦迪刺激震撼,但動腦子想想,哪一個更有益處呢?
形而下到繪畫專業層面來説,我現在越來越覺得齊白石筆墨的大巧若拙,其高度難以逾越,就像他老人家也崇拜的八大山人繪畫一樣,其筆墨造型和形式語言都是那麼的簡單簡約簡練,但背後的內容內蘊內質卻是那麼的豐贍豐厚深邃。我們可仿佛其皮毛,但絕對不易觸摸其精神、揣摩其靈境、端倪其性命。至道至簡,上手快的東西,上層次卻難;入門易的東西,登堂入室卻至難。太極拳看著簡單,初學數日記憶套路便可比劃起來,但畢竟單薄,與耄耋老者的渾厚自然相比,距離豈止是好幾十年的工夫。滿臉滄桑的老人家説“生活真不易啊”,語句雖簡單,但裏面的內涵可信;而小孩子也可以説一句“生活真不易啊”,但大家會只覺得好玩,不會為之感動。
如果一定説齊白石“單薄”,則不是他本人的藝術問題,而是其跟隨者解讀者的“勢單力薄”,他寂寞、孤獨、知音稀少;但願藝術進步,文化昌盛,群體進步,老人家早日興奮地高呼“吾道不孤”。(作者:崔自默 藝術史學博士、著名畫家,國防大學美術書法研究院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中心專職創作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