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快意齋論畫》快讀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6日 15:0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看印喜歡讀邊款,觀書畫喜歡讀題款,而要認識一位畫家,我願去看看他的文字。

       對於吳悅石先生的了解,始於《藝苑彌珍》,那上面不時刊登些吳先生的畫作,初期印象似以草蟲小幀見多,其工其靈均不讓白石翁,所以便以為吳先生得齊門真傳,一去齊門每況愈下的印象。之後又在各處讀到吳先生的大畫,覺其遠非齊門所能局限,鋪排局勢,揮運筆墨,均見大雅。忽一日見其所畫工筆馬,骨格爽健,雙眸炯炯,氣度不凡,於安靜中有騰壤衝霄之勢。古來畫家少有敢取正面圖像者,而此畫一改舊習,馬首幾為正面,陰陽向背遠近高低,絲毫不爽,“一洗萬古凡馬空”(杜甫句),於是又嘆吳先生決非一般書畫家可及。後於同道中得知先生於詩詞、印章、古琴諸藝俱擅,始解今之所謂大方之家即是矣。
   
       日前又得讀吳先生《快意齋論畫》,見其揮運瀟灑之際,時作哲思,謦咳珠玉,見解卓然高古,不禁肅然起敬矣。
   
       先生論畫首重人品,所謂“品格高下即可定生死”(摘自《快意齋論畫》,下同),當是先生身體力行之肺腑言,尤在當今濁世,此不可以因循古人視之。當然,此論不僅適用藝事,但凡有大作為者,莫不奉若圭臬。只是近時,藝界思潮以“反叛”、“革新”為時尚,似乎凡是過去的就是舊的,舊的就是反動的,以致把經數千年檢驗的普世價值一併推倒,導致目前藝界泥沙俱在。先生於此時將人品提至為藝首位,在一些人看來似乎很不合時宜甚至視為迂腐,這當然不足為怪。要知萬事之根在於做人,根本不立,其枝節自然萎靡矣。
    
       先生由重人品而推導“養心”之説。所謂“習中國文化者如能養心,則一生受用不盡。平時能燕居靜坐,讀書品茗,養心調息,以使精光內斂,待使用之時則神采飛揚,精光四射矣。”此心正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心,亦即胸襟氣度之謂。養心莫若讀書與靜處,朱復戡有印語曰“半日靜坐半日讀書”,孟子所謂“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均此之謂也,故心靜則百事可為。也不怪吳先生作品小大由之,筆畫固跳動變幻,而乾淨、文靜之韻充溢畫幅間,“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遇之匪深,即之愈希”(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道既明,術易高。此後吳先生對佈局、筆法、墨法等均有獨到體會與見解,尤其對於筆法,“中國畫必以筆求生氣,所謂骨在勢存,有骨有勢,何患不足成畫?其實中國畫提倡養神、養氣、養性,皆為養筆之由,此乃養筆之一法也。至若讀書卷、廣見聞,亦一種養法。即使品茗、聊天、架鳥、養花,又何嘗不是溫養之道?善用者俯拾皆是,只在筆上求道,直如刻舟求劍,非在不工,是其愚也。”先生推一及十,將養心與養筆、心性與筆性等“骨法用筆”的理念提升到空前高度,稱為“書畫之本”。“畫家務本應始於用筆,有筆雖簡而不空,無筆雖繁而不質,用筆之法如恒河沙數,然有骨有勢,有神有氣,當為傳世之經典。要有筆意,有筆趣,有筆性,方為可觀。”“筆道關乎作畫之生命,故老畫家一生重在練筆。”書法當然是練筆首選,奈何今日畫家知此理者多多,而能躬行如吳先生者少少。無怪乎先生筆下山水、花卉、道人、仙鶴、草蟲都有一股生命的張力與節奏,是鮮活的,又是寧靜的,是充盈著生命力的筆墨創造了這一切。
    
       其實吳先生高論還有許多,大者譬如閱讀,讀詩話詞話畫論書論;小者譬如楷法、草法、指頭畫,研磨、鑒賞、品評等等,無不靈光閃爍,正所謂仰之彌高,即之彌遠,正不知何緣得入快意齋聆高見、沐春風,一滌塵心。野謳一章以為芹獻:
    
       如坐春風見在今,丹青寫出古清襟。高山不為塵遮眼,流水終須牙鼓琴。花草蟲魚無法界,文章筆墨貫真心。何期快意來新雪,得立門前一尺深。(作者:高師之)

熱詞:

  • 吳悅石
  • 藝術家
  • 國畫家
  • 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