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吳悅石:快意齋論畫(八)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6日 14:2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古之學者在內心處下功夫,今之學者在門面處下功夫。人人盡知,奈何!何止門面,其嘴巴功夫又何其了得!

       書畫之發展在品評、賞鑒,能持此道者應在學識眼界上不同凡響。招牌碩大、本事低微者乃今日之流弊也。政府于體制上有待完善。

       潘天壽先生畫如關西大漢執鐵板銅琶歌大江東去者。前日讀先生詩集,至“浪沙淘盡幾英雄,倒海潮聲歲歲同。鐵板銅琶明月夜,更何人唱大江東。”乃先生自白。

       以形寫神之論出自顧虎頭,此中國畫之要素,後世論者無數,似無出其右者。近來世風大變,不論神形,不論筆墨,惟以西方構成為要,只是點、線、面,黑、白、灰之變,或構圖奇詭,幽冥晦暗,新則新矣。余以為此等繪畫非中國畫,不知後人如何看法。

       宗少文著《畫山水序》是知者。宗氏曾涉荊巫,登衡嶽,結廬于衡山,嘗言:“名山恐難遍遊,惟當以澄懷觀道。”其旨在澄懷,其意在觀道。吾輩今日能澄懷否?潘天壽先生詩云:“正從平淡出層奇,高品原來不可師。”道出書畫神妙之要素,乃在不可師處。如何追尋,由不師變為可師,讀書蒙養,氣質變化,畫品自高,此又為潘翁語作另一注腳。

       夫子曰:“志於道,據于德,依於仁,遊于藝。”據德依仁,遊心茲藝,故所作無不曲盡其妙,是得“從心不逾距”之道也夫!繪事者據德依仁之餘也。

       蕭龍樵從姜穎生學,一洗前清流弊、穎生舊習,脫胎換骨,風貌自出,樸茂綿密,筆力勁健,其沉實蒼莽處直逼龔柴丈,深邃細密處不讓王叔明,民國時曾享大名,百年來畫山水者應有公論。新中國以後很少提及,似為不公。

       余少時曾從友人處借得蕭龍樵山水臨寫,其于大滌子、梅瞿山得意處令人叫絕。因筆墨濃厚蒼鬱,世稱蕭龍樵為黑蕭、蕭粟泉為白蕭。蕭粟泉亦蒼潤可喜。

       王右丞詩名滿天下,其畫名亦滿天下,董思翁推為南宗第一人。後世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心中淡泊,故畫中有文氣。潘天壽詩云:“須知雪裏甘蔗樹,早證散花談法時。”

       王右丞有詩云:“前身應畫師。”畫師者,是時也地位卑下,詩人者地位崇高,人人景仰。以王右丞之地位自比畫師,不知詩人作何想法,此余不解之處一也。

       先賢誨余曰:“多讀書卷,開汝慧根,餘力作畫,畫自佳妙。黃子久五十學畫,嘆其學問人品冠絕一時,豈唯圖畫哉!”

       董壽平先生畫松乃平生絕學,老筆雄健,氣勢開張,其畫松針時手握雙管,應手而出,氣傲煙霞。史傳張韏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時人驚為絕技,可惜已無其跡傳世。董公遠接張韏,變文字為畫圖,闡幽發微,實有功於畫壇者。

       董思翁筆墨儒雅,風流蘊藉,意境高簡,獨步一時,文人畫之正傳不虛也。 思翁山水不著一人,空曠疏闊,雅淡平實,與郭河陽所倡可遊、可居之境另一番景象,二家之妙在出世入世之分合。

       友人來訪,言談中憶及可染先生畫語,友人云:“可染先生從白石老人習畫十年,老人名為一揮,實則從未一揮過,不過一慢字耳。故可染先生提倡一慢字訣。”余答曰:“慢者,繪事之一法耳,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蟲食木。至若下筆如同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憶其神情,迅疾神爽,氣勢筆勢齊到,畫則蓬勃有生氣。至於疾徐之用在擒縱之間,瞬間轉換,筆致紛披,自有高明可見。試看可染先生所作又何嘗一味用慢,其迅疾處時時可見,唯後之學者,生吞活剝,累及明師,實為可嘆。”

       白石老人用筆非一慢字可解,其所謂感覺之慢,乃行筆沉實之謂。前人形容武學練功有“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觀老人用筆又何嘗不如是,筆筆是古法,又筆筆是新法。師前人者師其心,非師其跡。

       可染先生畫漓江頗有心得,嘗題句雲:“吾三遊漓江,覺江山雖勝,然構圖不易,茲以傳統以大觀小法寫之,人在漓江邊上終不見此景也。”以大觀小得千里之勢,非唯寫生以得之。故而説人在漓江邊上終不得見,此乃千古平易之法。今人唯寫生為終極,故棄心法,乃至畫壇凋敝。

       學畫者應知畫之優劣,筆墨氣韻之高下。一幅畫妙在何處尚且不知道,如何學畫?故學畫宜先煉眼,眼高才能手高,常看“文革”前名家作品與歷代傳世名作,久久浸潤其間,自有心得。

       古之學者出遊之時,以心為主,以筆為輔,默識於心,蘊養久之,手中之物已非眼中之物矣。

       吾師王鑄九先生今年十一月乃去世四十週年矣。憶昔揮毫之時如同昨日,謹記於此以志不忘。 先生作畫勁健沉實,談吐間一揮而就。余少年時觀此情此景,無限景仰,故臨摹先生作品時間最久,是時也心摹手追,務求相似。時光流逝,今日始知獲益良多。

熱詞:

  • 吳悅石
  • 藝術家
  • 國畫家
  • 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