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吳悅石:快意齋論畫(五)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6日 14:1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畫勿以大小論優劣。傳世作品中諸多小畫,令人百看不厭。揮毫之際,涉筆成趣,天真爛漫,韻味十足。中國畫研究院曾舉辦白石老人和賓老小品畫展,觀者如堵,好評如潮,豈不知此乃畫家之餘事也。舊時畫家筆墨功夫紮實,文思畫意俱佳,案頭小品、手卷、冊頁,把玩之時,心神沖淡,雅趣頓生。今日則以大為好,不但畫幅大,題目大,什麼都要大。余以為大者當不是畫幅大,應為境界大、精神大。如若荒疏粗鄙,則大而無當,還是不大為好。

      時下畫山水則曰大山水,畫花鳥則曰大花鳥,豪情萬丈,如大躍進時代。何為大?百思不得其解。余以為,能放下身心,平淡生活,陶融五內,精神放大,方能作畫。徒事標榜,則浮躁,其害大矣。醫者醫心,醫心方能醫畫,不過難矣哉!識者知之,後人自有評説。

      古人論畫多有不食人間煙火之論,此論解放後多被批評為脫離生活,自許清高。其實,此種境界乃人生一種追求,超凡脫俗,因為不易為,才被如此推崇。

      時下各領域都有新鮮説法,中國畫亦如是。如“與世界接軌”,中國畫不知道如何接法。民國以來,東洋西洋之法,前輩中都有學習者,學東洋輩如高劍父兄弟和傅抱石等;學西洋者如徐悲鴻、林風眠等,氣韻風骨都不失中國氣派,卻不能用接軌説。“我自畫我家畫,我自用我家法”,大滌子提倡,從者甚眾,上述各家亦如是。時至今日所提之接軌,令人頓生徬徨。何時畫界能認真學習傳統,非淺嘗即止,則能不眼熱,不攀比,潛心靜慮,發揚國粹,則新可創,畫可看,藝可傳,重興可待。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眼到手到,信筆直書,清新自然,不雕、不做、不生、不澀,脫口而出,為文如此,作畫亦如此。此是法,亦是理。古今大家同一家數。

      點化之妙在機趣,機趣者有天人之説,亦有行筆之中牽想妙得之意,筆墨生發之時能瞬間得之。如苦思冥想,心手失暢,則筆下僵硬,機趣已失。此需筆墨精熟,池水盡黑。畫家以畫行天下,當知此中艱辛。

      白石老人説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此論道出傳統中國畫欣賞之關鈕。近百年來大寫意一法成就了中國畫,也成就了一批謬托寫意塗鴉之輩。豈止欺世,亦欺心也。

      昔日前輩畫家大都倍極艱辛,然一派雍和氣象,點畫使轉中自有一家天地,言語中從無豪言壯語。今日之畫壇,畫不好,口氣卻極大。諸前賢泉下有知,定然瞠目。

      乾裂秋風,潤含春澤,喻用筆之妙。一畫中如乾裂秋風,定有潤含春澤之味。所謂“帶潤方燥”,非某人作畫,一幅為乾裂秋風,一幅為潤含春澤,此處拈出以正視聽,唯恐貽誤後學。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論者謂氣象恢宏。西風、殘照、漢家宮闕,步步緊扣,層層深入,以李太白筆法寫入畫圖,可抉畫法之微妙。 
     
      時下文人畫一詞叫得很響,畫家頭上加上文人自然有儒雅之光。余以為吳缶翁、白石老人等一代畫家都不應該稱文人畫,而應稱畫家畫。詩書畫印之完美形式非文人所能為也,乃有文化之畫家即興揮灑時之創作,綜合修養之發揮。時至今日侈談文人畫,只能把中國畫引入誤區。或借文人畫之名為信筆胡涂找一遁詞而已。民國以後文人階層早已不存在,社會基礎蕩然無存,物是人非。時下之畫家亦非文人,觀者徒存懷古之風,嘆息而已。  
    
      習中國畫,無論山水、花鳥、人物,首重練筆。有筆則有氣,有氣則有勢,所謂氣貫神隨,勢從筆出。故練筆乃至關重要之法。老一代畫家看畫時第一句就説某人畫沒筆道,某人畫有筆道,有筆道即有筆墨工夫。筆道關乎作畫之生命,故老畫家一生重在練筆。觀乎民國以來名家都是用筆高手,我輩豈能例外?

熱詞:

  • 吳悅石
  • 藝術家
  • 國畫家
  • 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