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吳悅石:快意齋論畫(四)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6日 14:0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趙吳興雲:“俗子朝學執筆,夕已自誇。”趙吳興七百年前之嘆,正如今日之畫壇。此乃人性使然,不足為怪,不要庸人自擾。亦如千年前孫過庭所雲“古今同弊”而已。孫過庭慨嘆書法一道“去之滋永,斯道愈微”,又雲“古今阻絕,無所質問;設有所會,緘秘已深;遂令學者茫然莫知領要,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往昔執筆一法,甥舅之間都秘而不傳,何況粉本與技法,更視為傳家之秘。今日已無緘秘之慮,典籍圖書,技法抉微,資訊展覽,極為發達。愈發達愈令學子目迷五色,無所措手矣。只是大有“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為何不能成功,畫理、畫法、畫論出了問題。下士聞道,大笑而去,識者扼腕,唯有嘆息。

       前則曾論及磨墨,磨墨一法不可小看。磨乃礪也,千磨萬轉之中,性情、思想、學問都會隨磨隨出。俗語“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怎麼磨,何為功,如何成,都在磨礪之中找答案。

       磨墨可以磨掉火氣,磨掉短視,磨掉浮躁。每日磨墨之中都是一份積累。倘若連磨墨之心都不能安然、定性、靜觀,坐冷板凳之功又從何而來?沒有板凳能坐十年冷之心,又如何安之若素?調心養性,此乃一良方也。聞法如聞道,切不可聞道而去。積久功成,莫以微小而不為。

       王國維雲:“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畫人亦如是。倘佯歷代名跡中,亦如是觀。能入能出方為個中高手。

       大千先生摹古功力極深,余在台北故宮曾見所繪八尺巨屏,千岩萬壑,風雲滿紙,纖毫畢現,氣貫神通,此乃致精微而不傷神氣。氣度恢宏,韻致不凡,非一般俗子所能夢見。

       記得少年時看到一幅寫意畫,達摩祖師一葦渡江,極為精簡,神采照人,上題七言詩一首:“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紙上談佛法,筆尖寫幹洞庭水。”至今記憶猶新,對我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幾十年來都為著“心意”二字摸索人生歷程中思想上的覺悟。  中國大寫意畫法自“解衣般薄”、“真宰上訴”以後,有思想的畫家和文化人開始追求筆中之趣,象外之意,把對繪畫的認識提高到新的境界。

       文化思想的進步,不會停止。幾十年乃歷史的一瞬,有一個正確的歷史觀會使自己很清楚地看清自己在歷史上的作為。

       “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此趙吳興論畫詩,本意為書畫同源,然趙氏比擬並不高明,倘若如此刻板焉能作畫?故只須神會,或曰意與古人會,則一解百解。

       中國畫大寫意一科古稱潑墨,民國以來始稱寫意。潑墨者形質也,寫意者心意也。亦如詩家比興法,天馬行空,觸機而發也。杜工部詩云 “元氣淋漓障猶濕,真宰上訴天應泣”,體味詩意可以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文中筆墨之酣暢,胸襟之曠達,感人至深。故千年之下,傳頌不已。所以傳頌,因為此種精神乃畫家之靈魂,入門之津梁。梁楷以下薪火相傳,至晚明陳白陽、徐青藤,承前啟後,借詩文入畫圖,遂開生面。八大山人以深厚之學養,抱亡國失家之痛,寄情書畫,涉筆成趣,已成極致,惜時世中庸,不能形成流派。民初吳昌碩以淩雲健筆,創大寫意新風,領袖群倫,風靡百年。嗣後大家輩出,雄峙畫壇,此風影響深遠,今日猶是。

熱詞:

  • 吳悅石
  • 藝術家
  • 國畫家
  • 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