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蔣躍:不平凡的人生 不平凡的藝術

——讀劉振夏的《情畫未了》有感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3日 12:1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0年的初夏,我收到中國美術學院韓黎坤教授轉來的一本由蘇州畫家劉振夏先生撰寫的自傳體文學專著——《情畫未了》。這本書圖文並茂,裝幀考究,由三聯書店出版。原以為只是飯後茶余的普通讀物,但當我打開後發現該書的序《我所讚賞的奇人——劉振夏》,是浙派人物畫的創始人方增先所作,頓時讓我敬重三分。因為據我所知方先生很少為他人作序,而評價之高,更令我吃驚!我一頁一頁的讀下去,竟被書中主人公曲折的遭遇、坎坷的人生和不平凡的藝術所深深打動。好幾次我的眼眶濕潤了,讀後心情竟數日不能平靜。

       其實,作者劉振夏的名字我並不陌生,因為當初我對中國畫有濃厚的興趣,也畫過許多人物畫的寫生與創作,而他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發表在《江蘇畫刊》上的《漁婆》等國畫作品為文革剛結束的中國畫壇注入了一股新鮮的空氣,水平之高,令同行們感嘆。而我雖與他未曾謀面,但畫面上精湛的筆墨技巧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中,只是後來不知什麼原因,正當其顯現署紅時,他卻慢慢地在畫壇上退隱了,“大隱隱于市”,這一退就是幾十年,我也從當年的少年到如今的兩鬢斑白。

       所以,看到他的自傳,十分意外。而我怎麼也想象不出劉振夏的命運如此多舛——他在隆隆的抗日戰爭的炮火中誕生,而其父居然是國民黨的高級將領,與舊時代許多知名人物都有瓜葛,新中國誕生之際父親隨著潰敗與蔣介石去了台灣,母親卻在日本人投降前夕從四川返回蘇州的途中遭遇車禍罹難了。他幾乎就是個孤兒,從小在外祖父家中長大,親歷了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文化革命、改革開放……自然,在這樣背景之下劉振夏的命運充滿傳奇色彩。因為,在那樣講出身,講政治的年代,有海外關係的家庭一定是受牽連的,何況是有國民黨將領頭銜的父親,而他一路坎坷,挺過來了。60多個飄搖、動蕩的歲月,他跨越了政治、文化、教育、藝術等領域,他用充滿感情的文字,將他這一生的傳奇經歷娓娓敘來。真實的生活環境,真實的愛情故事,真實的藝術情操,真實的愛憎態度……;風雨中,許多親人都與世長辭,有最親近的小姑姑,最熱愛的外公和外婆……。他刻畫出了那一代人真實的苦難與喜悅,我想,他一生的遭遇其實正是同時代知識分子的一個縮影!這本自傳的深刻之處正是挖掘出了人性的善、惡、悲、醜,尤其是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各類人等粉墨登場,劉振夏似乎並沒有用文學家筆下過多的修飾和華麗的詞藻,但他用真實的筆觸,素描般地勾勒出了“親情”、“愛情”、“善性”“良知”和“醜惡”。

       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寫“戀愛之旅”,正如他在開章的扉頁中所敘——“我愛美人,更愛畫美人,但我戀過的美人,沒能成為我畫中的美人。”劉振夏有過幾次婚姻上的悲歡離合,每一次都充滿傳奇,每一次都有感人的故事。第一次是他與同單位的美人的初戀,但由於種種原因,懵懂的愛情還在含苞待放時就凋謝了,美人沒有成為他的新娘;而他的第二次戀愛雖修成正果,卻因性格不和導致分手;第三次他的愛情還是以悲歌告終,那位與他同病相憐的女孤,竟遭受到了壞人的蹂躪而未能結成了秦晉之好;反反復復,最終在困境中接納劉振夏的是一個善良純樸的農村姑娘,多少撫平了些他在文革中遭受到的傷痛,也為他日後在藝術上的成功創造了溫和的家庭環境,劉振夏有了自己的歸宿。我讀過許多愛情故事,但幾乎都淡忘了,而他的幾次悲歡離合卻讓我可歌可泣。

       當然,本書還寫了他改革開放後帶來的種種機遇和光環,尤其與其父親的久別重逢時的種種曲折經歷和感受,晚來慈父之愛真是催人淚下!這樣的悲劇性,增加了感染的力度,我認為本書的深度,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劉振夏有足夠正視社會真實、透視社會真實的膽魄。美學的力量存在於真實性之中。任何虛偽和粉飾,都無法揭示社會的本質和構成悲劇的審美關係,他鞭笞了在那個獨特環境下社會對真、善、美的毀滅,尤其是人性的如是説。因此,這本書具有崇高、肅穆和悲憤的情調,正如魯迅所言:“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是對悲劇內涵的精確概括,換句話説,悲劇是對人生的積極價值的粗暴否定。劉振夏憑著真實的人生經歷,為我們描畫出一幅又一幅悲劇圖畫,將個體生命的全部意義融于悲槍的民族希望之中,讓人肅然起敬!

       在劉振夏身上,既有散淡的平和又有熱情的追求,既隱世又出世。這一切的背後,其實,正是他半個多世紀坎坷跋涉後的凝聚和修煉出來的曠達。無論是煙雨西湖還是姑蘇田園,江南水鄉情懷時刻縈繞著畫家的胸襟,形成了他的審美意識和修養,影響著他的畫風。本書還選錄了劉振夏的一部分作品,有素描、水彩、國畫、速寫、年畫和宣傳畫,幅幅都有當年生活的氣息和時代的痕跡。劉振夏繪畫能力全面,充滿才氣。他的藝術水平,即使是用現在人的眼光看,也是非常紮實的,似乎是黃酒一樣濃釅卻不失溫婉的情調,又如同一杯清茶樸素而又香遠。正如馮遠先生所評述的那樣:“恍然三十年過去了,劉振夏的近作不僅保持了這些優點,而且又有了新的突破。在他《西北風情》或是《遠去漁歌》等系列中,他所創造的人物形象,真的使人過目難忘。不論是陜北牧人,或是江南農夫,敦厚純樸的美感撲面而來,這是他筆下的勞動者形象的共性。然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陜北牧人、江南農夫地域不同,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味道’,劉振夏不僅畫出了他們各自的‘味道’而且凸現了人物迥異的個性。這實在是很難很不容易的。人物畫家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離開了紮實的基本功,缺乏精熟入微的造型能力,無有關注現實、洞察人生、理解人物的敏銳悟性,是不可想象的,這是一位優秀的人物畫家創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才有可能把人物塑造得生動深刻、‘入木三分’。為了這一追求,從青年起劉振夏就在蘇州水鄉深處尋尋覓覓,如今他雖已白髮染鬢年屆古稀卻還常常會在自己創作的生活基地裏留下足跡。他目睹了滄桑巨變的歷程,他用他的畫筆讓人理解他的追求,雖然時過境遷,他筆下的那些人物仍保留著樸實善良之美,那些能夠留給人們美好回憶的動人形象躍然紙上。”而韓黎坤教授在他的評論中從另一個角度進行概括和闡述:“劉振夏有極強的西洋素描功底。不像一般畫人物畫的會一手膚淺的素描。他能深入刻劃,研究形體細節。所以他自如地在整體中把握形體特徵,有選擇地運用形體細節充實強化特徵,他隨手的寫生很傳神,他的人物作品深入而富有個性。”而我以為正是他一生不平凡的經歷構成了他不平凡的藝術。因為除了這些特色以外,劉振夏的作品還具有概括、明朗、強烈、大氣這樣的優點,他的水彩透明而大塊,在素描上講求厚重、準確和強烈,速寫生動傳神,充滿生活氣息,國畫率真粗獷,言簡意賅……,概言之,他的作品閃耀著他的智慧之光,傾注著他的審美理想。他常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對傳統技法取之有道而又根據對象為己所用。他堅守著“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的信念,他筆下的人物準確、鮮明、生動,充滿生活的氣息,十分善於概括和提煉。這正是源於他不平凡的生活閱歷和人生體悟,他對生活動之以情,有感而發,凡此種種構成了他的藝術風采。這幾期《美術報》連續的刊登,尤其是本期的特刊,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立體的劉振夏。
我衷心祝他走得更遠!

       (蔣躍: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報》副社長)

 2010年深秋于浙報大樓

熱詞:

  • 劉振夏
  • 藝術家
  • 國畫家
  • 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