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好多年以前,江蘇美術出版社出了一本畫集,狹長版的,叫《劉振夏人物畫集》,作者名字不見經傳,畫集卻引起了業界注意。
一個陌生的名字驀地闖入了畫人的眼簾,出手不凡的畫作不禁讓人有所期待,這是些能夠給人留下印象的畫作,一些精彩的篇章成為恒久的感知定格在我的記憶中。鸕鶿漁婆,竹椅上的母親,坐小矮凳的老人……。現在想起他們還能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讀悟出畫裏畫外的感動。這裡有赤子情懷,這裡有堅毅的品性,這裡還有藝術綜合消化的能力。
這是一種境界,一種有涵養的筆墨畫境,筆線運行的收放間,表現出的一種恬淡、舒緩近乎婉約的韻致,似品“碧螺春”,無疑它屬於江南,屬於太湖之濱的。不動聲色的遣筆鋪墨全然沒有一點張揚,卻分明內藏堅實的質感,這當然並不是表現在用筆使轉、提案間的老到精熟,而是那份當行即行,當止即止,不溫不火,恰到好處的穩健和從容,展現的不僅是上乘的筆墨技巧,更其是良好的心裏修為,原是棋枰高手,那份淡定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為人物畫家,對形的把握,和對神情的深度表達,是人物畫藝術水準高低的重要標尺,劉振夏用親和而柔情,自然而又有些許謹慎的筆意去描繪自己的母親,似乎生怕驚著安然休息的老人,把兒子的深愛編織在鬆弛的臉龐緩緩起伏的皺折裏。小凳上的老漢,微張的嘴唇,眼角挑出一星余光……如此細微而準確烘托出人物此時此地的情狀,正是這種對人物精神世界表現所到達的高度和深度,使他畫中的人物成為了真正的藝術形象,從而,使他從多多‘有形有象’的泛泛之作中脫穎而出,也因此,劉振夏的人物畫較之許多平庸之作具有了更高的學術品性而為人稱道。
劉振夏在素描和造型的訓練上是下過功夫的,在形象的塑造和描繪中顯示了他很強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的介入需要複雜的機制轉換和銜接,這裡‘夾生’、‘排異’、‘不倫不類’是常有的,甚至,在很有成就的畫家那裏,也還會嘗嘗露出尷尬來。劉振夏的畫裏那些高超的素描本領和西方繪畫的藝術修養,都了無聲息地隱匿在那純正的中國式的筆線墨韻後面,那樣熨帖,和諧。這是一種能力,一種水平,也是一種藝術觀念。
二十多年了,當年的感官至今仍如此清晰,可見那第一次觸發是何等厚重,前度劉郎又重來,今天,劉振夏又來辦畫展了,二十多年間似乎沒有聽到他的消息,如僧人入定一般超乎尋常的寂靜,如今又驀地來到我們面前,他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驚訝和喜悅呢?在二十多年的沉匿之後。
(劉國輝: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2010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