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陳建輝的水墨畫大致可分為兩個類型:前期的作品屬於一個類型,形態接近於傳統山水花鳥;近幾年來創作的實驗性抽象水墨畫,是另一亇類型。陳建輝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受過學院系統的美術教育和傳統繪畫的熏陶,涉獵過不少民族繪畫的經典。這些影響在他早期作品中有所反映,題材、章法、筆墨意趣,大致上屬於傳統水墨的範疇。這裡我説“大致上”,因為嚴格地説,即使在他前期的作品中,一方面保留著對傳統水墨形態的依戀,另一方面也開始顯示出他的一些叛逆精神。他逐漸有意識地將傳統水墨的結構鬆散化,將其程式作適當解構,預示著他要越過傳統水墨的法則,發揮自己的創造智慧和才能。他自己總結這個轉變過程時説:“我個人認為,從一個傳統藝術的繼承逐漸轉化到一個現代主義思潮上來,這不是一個突然的、跳躍的,是一個逐漸轉變的過程。”是的,陳建輝是從傍依傳統水墨一步一步地走向他的現代水墨之路的。
在繪畫創造中,水墨的媒材和表現手段看起來最簡單、便捷:水和墨適度地調和,有時輔以礦物質顏料,在宣紙上涂繪,造成種種作者預設的或意料之外的痕跡,形成某種物象的形或顯示出某種意象……惟其媒材簡單、手段便捷,而要真正駕馭它卻並非易事。那水與墨摻和的乾濕、濃淡,便有很多學問;那平面上黑與白的關係,更有變化無窮的意蘊;水墨在宣紙上的流淌、氤化、滲、染過程中所造成的各種影像,還有那筆力的輕重緩急,墨色的濃淡虛實……這單純的水墨語言所包含的有與無、虛與實的辯證關係和“禪”的意味,直通宇宙萬象生成和存在的原理,也直接牽動著人的複雜而豐富的心靈世界。道家闡釋的“大象無形”的觀念,傳統的寫意藝術主張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理論,給水墨畫以極大的自由空間。這些,對陳建輝無疑有很大啟發。不過,我以為最早促成他走上抽象之路的動因,不是受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文藝理論的影響,而是西方的現代主義藝術,特別是其中的抽象主義繪畫。但是,在從事了一段抽象藝術的實踐之後,結合自己的對傳統哲學的研究,開始打通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並有所體悟,將其訴諸於新的創作。正如他自己所説的:“我本人崇尚西方抽象核心形而上的結構主義理論及理性精神,又深諳中國傳統的禪宗、道家思想之精髓。”
試圖把理性的嚴謹和感性的奔放自由地加以融合,表達對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並用水墨的形象語言加以表現,是陳建輝實驗性抽象水墨追求的目標。他的現代水墨畫既接收了西方抽象主義繪畫的不少元素,又從傳統繪畫中吸收了營養,形成了有自己面貌的圖式。他的繪畫介於理性抽象與感情抽象之間,還具有明顯的傳統中國畫的意象特色。他畫面中的一些隱喻、暗示和象徵的符號或圖像,與中國的自然、哲學和文化典籍有內在的聯絡。
被人們泛稱為抽象主義的藝術,其符號與圖像有的是藝術家從客觀物象中抽取、提煉而成的,有的是藝術家從抽象的理性觀念與思維出發,構建而成的。陳建輝的畫兼有這兩種方式,但前者居多,因而他的不少作品介於意象與抽象之間,似乎有一根隱藏不見的線,與民族傳統繪畫在精種上保持著血緣的聯絡。至於他駕輕就熟運用的水墨特有的筆墨情趣,更賦予他的作品以一種民族藝術特有的風采。
水墨畫的現代轉型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條是在原質的基礎上,深入發掘傳統,賦予傳統語言以新的意義,走以古開今的道路;一條是引進外來文化藝術資源,改變舊質的成分,形成具有新質結構和內容的水墨語言。陳建輝選擇的是後一條路,他既是傳統文人水墨的叛逆者,又擔負著承續傳統水墨精神的使命。
邵大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