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海南:保衛黎錦“世界級非遺”地位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05日 15:0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海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搶救“非遺”黎錦

       保護黎錦,海南在行動

       2009年10月,海南省黎族織錦紡、染、織、繡技藝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急需保護名錄”,兩年多來,海南在黎錦的搶救和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非政府層面的民間個人和研究機構,已出不少成果,也有一些創新。譬如,在傳統技藝“雙面繡”的基礎上,用“織”的技藝,首創“雙面織”,使黎錦雙面圖案的效果又多了一種織造技術,而且能做到正反兩面圖案完全不一;2011年,省民族研究所則先後出版了兩部專著———《黎族織錦研究》和《黎族服飾圖釋》。
 
       海南一直在行動

       春天來了,海南島中部山區還沒有完全暖和起來,但綠樹田野之上,已是草長鶯飛。正月十五一過,五指山市衝山鎮福建村的黎族織女們便開始忙碌,她們聚集到村裏籃球場邊的工坊裏,鋪上草席,踞地而坐,擺好織機,穿針引線,為三亞、海口、廣州和北京等地的企業或景區年前下的訂單織造黎錦禮品。
 
       2009年下半年,福建村的織女們在織錦能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劉香蘭和黃慧瓊的帶領下,成立了兩家經濟實體織造黎錦禮品。然而,她們並非純粹為了盈利,而是主動擔當起傳承技藝的責任,培養村裏年輕一代的興趣,傳授傳統織錦的工藝。
 
       劉香蘭的工坊有30人,還設有“五指山市黎族傳統織錦紡染織繡技藝傳習所(陳列館)”;黃慧瓊旗下的人數只有12人,但“五指山黎族織錦文化發展中心”就落戶在那裏,她的生産基地還是省民族技工學校“黎族織錦技藝班”的教學點。
 
       像五指山福建村這樣自發的民間保護和傳承行動,保亭、樂東、東方和白沙等市縣也一直在默默進行著。

       政府層面黎錦技藝保護由省文體廳負責,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具體指導實施,目前已經建立專門研究機構,通過普查和專題調查,用文字、錄音、照相、攝像等多種手段,全面記錄該技藝及其傳承人的相關信息,並搶救和收集一批承載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信息的實物,分門別類,建檔管理,建成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檔案和多媒體數據庫,組織召開學術會議,達到對該技藝進行研究、保護、傳播、教育和普及的目的。
 
       去年11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海南黎錦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研究》啟動,計劃用3年時間,系統研究黎錦技藝的歷史和傳承,最後出版90萬字的《中國黎錦》一書。參與課題研究的省內外專家有20多位,他們將對黎錦的發展歷史、紡織技藝、圖案、服飾、龍被等進行系統研究,涉及民族學、紡織學、歷史學、社會學和考古學等多學科。12月1日,課題組正式開始田野調查。

熱詞:

  • 黎錦
  • 民間技藝
  • 世界級非遺
  • 非物質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