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婺繡工藝面臨失傳 婺劇戲服恐成華麗的絕唱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30日 17:4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0歲的金華藝人徐裕國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婺劇戲服”的傳承人。從20歲與婺劇結緣,他一直把婺劇文化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在他手上,有一套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婺劇戲服圖譜資料,那是當年他冒著生命危險搶救下來的。婺劇戲服有一整套繁雜細緻的製作工序,徐裕國閉著眼睛都能説出來。

       在今年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他的刺繡作品技壓全場,捧回銀獎。在剛剛結束的杭州文博會上,徐裕國臨時帶去的婺劇戲服和平面刺繡,更是獲得頗多讚譽。

       然而讓老人發愁的是,雖然走到哪都叫好聲一片,因為種種原因,這項傳統手藝卻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就在上星期,老人的老伴因為中風住進了醫院,這讓已入耄耋之年的徐裕國更加心灰意冷:“這些沒人看、沒人學又賺不到錢的技藝,我還要繼續堅持下去嗎?”

       輝煌 沒落

       “男盤龍,女繡花”

       製作婺劇戲服有一套規則

       婺劇俗稱金華戲,起源於明朝中葉,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擁有800多個大小劇目,表演風格誇張、粗獷、潑賴、樸實,地方特色濃郁。

       與獨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匹配,婺劇也形成了獨特的舞臺演出“行頭”,包括婺劇戲服、盔頭、鞋帽、刀槍、道具等。專家認為,婺劇戲服是從明清時期的民族、民俗服飾、清代服飾典章圖識與裝飾年畫中轉化而來,有蟒袍、龍箭、龍通、宮裝、客衣、鎧甲等十幾種,劇本不同,行頭也變化多端。

       幾百年來,這些“行頭”都出自民間藝人之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各地婺劇盛行,戲服的需求量大增。1958年金華戲具廠成立,專業生産婺劇戲服、道具。最紅火時,廠裏職工有近90人。

       1962年,徐裕國高中畢業,被分配到戲具廠學習舞臺和服裝設計。

       多年以後,70歲的徐裕國回想起50年前第一次走進金華戲具廠的那個上午,依然能清晰地記得當時的興奮之情。他欣喜地用手撫摸著用優質絲綢繡制的一件件艷麗精美的婺劇戲服,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用現在的眼光看,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婺劇戲服,那就是“土氣”。徐裕國説,婺劇不同於越劇的文氣和京劇的皇家氣,婺劇的戲服也更加強烈和直接,大量採用金線縫製,豪華富貴、金碧輝煌。而戲服的配色對比強烈,大紅大綠,金華俗語中就有‘紅配綠,心肝肉’的説法,鄉土氣十足,遠看效果很好。這與婺劇高亢、粗獷、豪放的唱腔和表演相得益彰。

       另外,婺劇戲服的圖案設計也很特別,盤龍、香草龍等吉祥物都有別於其他戲劇服飾。婺劇戲服有一個有趣的説法,叫“男盤龍,女繡花”,戲服上龍的刺繡必須由男人用金線勾勒,而繡娘則用平繡的方法繡完戲服的其他圖案。

熱詞:

  • 婺繡
  • 戲服
  • 工藝
  • 金華戲
  • 民間藝人